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994)
报纸(686)
图书(69)
学位论文(48)
会议论文(1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151)
才乡教育 (248)
地方文献 (212)
文化溯源 (109)
非遗保护 (36)
地方风物 (32)
宗教集要 (15)
红色文化 (9)
按年份分组
2014(311)
2013(130)
2011(152)
2010(149)
2009(117)
2008(106)
2006(73)
2004(43)
2002(20)
1999(25)
按来源分组
抚州日报(152)
东南文化(4)
看世界(2)
中国民族(2)
江西画报(2)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
晋中学院学报(1)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1)
群言(1)
初中生之友·学习号(1)
临川文化研究与发展趋势综论
作者:章军华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川文化  定义  研究状况  发展趋势 
描述:要是《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原《抚州师专学报》)和《抚州社会科学》等。临川文化研究可拓展的领域为戏曲、近现代名人、科技、军事、旅游、百越文化和基础教育等方面,这是今后发展的趋势。
临川文化数据库的评价与建议
作者:杨福来 王筱明 胡光林 张文华  来源:兰台世界(下半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川文化  数据库建设  评价原则 
描述:根据数据库评价原则和指标体系,本文针对东华理工大学图书馆开通的临川文化数据库资源作一个客观评价,并对该数据库的建设与完善提出了几点切实可行的建设性意见。
临川傩舞文化的风貌与特点
作者:李雪萍 王春阳 曾群浪  来源: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川文化  傩舞文化  风貌  特点 
描述:为独特的内涵。
陆象山是“临川文化”的杰出代表
作者:周琪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川文化  陆象山  文化传统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文化特色  吾心即是宇宙  白鹿洞书院  精神家园  道德教育  传统文化精华 
描述:陆象山是“临川文化”的杰出代表
浅谈“临川文化”概念的表述
作者:赵昭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川文化  王安石  县图书馆  抚州  区域文化  新石器  汤显祖  《明儒学案》  文化名人  《四库全书》 
描述:,还是用一段文字表述,都直接或间接对本地文化作出了时空界定。根据“临川文化”内涵的自身特点,及其在整个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地位作用,“临川文化”概念中的时空界定,可分析为如下五点:(一)从属概念“临川文化
试论临川文化的地位和价值
作者:黄振林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综合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川文化  地位和价值  晏殊  曾巩  王安石  晏几道  汤显祖  抚州  闽粤文化  吴越文化 
描述: (上) 我国近代学者梁启超曾说:“凡一国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国民独具之特质,上自道德法律,下至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皆有一种独立之精神。祖父传之,子孙继之,然后群乃结,国乃成,斯实民族主义之根柢源泉
刘绍棠小说的燕赵文化精神
作者:葛振江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刘绍棠小说  刘绍棠小说  燕赵文化  燕赵文化  北运河文化  北运河文化 
描述:,受到广泛的赞扬和很高的评价。 本文从文艺地缘性理论入手,以此视角观照燕赵文化对河北作家文学创作的深层影响,发掘燕赵文化潜意识以及在刘绍棠文学创作中的显现。强调地缘文化是以“文化地理学”为中心展开的文化
商业精神:晚明文化活的灵魂
作者:王恺  来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社会审美心理  商业精神  商业社会  日常生活  审美趣味  文化市场  文化圈  戏曲  汤显祖  商业意识 
描述:本文围绕商业精神文化的渗透、影响这一问题,通过对晚明社会的经济活动的特点、文人审美趣味的商业心理折射,以及士子矛盾心态等几个方面的分析,试图对晚明这个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历史阶段有一个较为
试论周代的礼文化精神本质
作者:曹颂今  来源: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文化  特徵 
描述:簡要介紹了周代的禮文化産生的歷史背景,分析了周禮的基本內容和周禮産生的社會、文化基礎,以及周代禮文化精神本質及歷史地位。
考《临川先生文集·补遗》误收梅尧臣诗二首
作者:寿涌  来源:中国典籍与文化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集  先生  临川  补遗  诗歌  梅尧臣  误收  研究成果 
描述:明刊本<临川先生文集>是根据南宋绍兴十年(1140)詹大和刻本覆刻的,它保存了宋刻本的原貌,诞生年代较早,搜集又相对齐全,所以是学界公认的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