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乐史教授与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档案文献资料的搜集和运用
-
作者:聂德宁 来源: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包乐史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档案文献资料
-
描述:作为当今国际学术界一位知名且相当有成就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档案学专家 ,包乐史教授充分搜集和系统运用荷兰文与中文的历史档案文献来研究华侨华人历史 ,尤其是 1 7、 1 8世纪东南亚华侨史、东南亚华商
-
中学历史教学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三) 中篇 创造教评一体
-
作者:聂幼犁 来源: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教学评价 中学历史 理论与实践 开发课程 被评者 参赛者 教师 北宋中期 评价者
-
描述:中学历史教学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三) 中篇 创造教评一体
-
中国自动化领域的开创者:访浙江籍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
-
作者:沈叶 逸云 来源:今日浙江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工程院院士 自动化 清华园 大学教授 吴澄 开创者 国家“863”计划 企业竞争力
-
描述:吴澄,1940年出生于浙江桐乡,中国工程院院士,自动控制专家。其主持建成的我国第一个CIMS实验工程,解决了复杂异构环境下信息集成的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次,光华基金一等奖,首届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国家863计划一等奖多次,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称号。
-
为学为教“儒之大者”:北京科技大学杨炳儒教授的人生之“道”
-
作者:曹雪琴 来源: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京科技大学 人生 儒教 知识发现 教学科研 工程学院 认知机理 先行者
-
描述:在我的人生中,首先是教师身份,其次是教学科研并重,初见北京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资深教授杨炳儒时,他如此开场。尽管他是国内知识发现领域的先行者之一,尽管他曾率先在国际上提出基于内在认知机理的知识发现理论体
-
元代正一教马臻、陈义高、朱思本诗文集论考
-
作者:王树林 来源: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元 元 正一教诗人 正一教诗人 诗文集 诗文集 论考 论考
-
描述:元代缁衣黄冠中多诗人,并为我们留下了一批珍贵的诗文文献。元代南方道教正一道派中玄教一门,就有马臻、陈义高、吴全节、薛玄卿、朱思本、张雨等十余位。散见诗文虽然颇多,但有专集传世者仅马臻等四家。现就马臻《霞外诗集》、陈义高《秋岩诗集》、朱思本《贞一斋诗文稿》其诗文价值、板本源流、存佚得失,作系统论考。
-
佳期别在春山里 应是人参五叶齐:访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教
-
作者:周慧 来源:吉林农业:下半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吉林农业大学 人参 专家 新农村 中药材 热线 学院 药用植物
-
描述:田教授长期致力于药用植物,尤其是人参的研究工作,主持参与“人参采收、初加工、贮藏过程中共性技术研究”、“参地短期轮作制研究”、“改进红参加工工艺研究”等国家或我省的课题研究,出版刊发大量的文章或相关书籍,是名副其实的“人参专家“。田教授详细地为我们介绍了人参的相关知识及我省的人参产业发展情况。
-
兴国之策 帝王之业:试论成康盛世的国民乐教
-
作者:符伟 来源: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成康盛世 国民乐教 《周礼》
-
描述:盛世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社会作用。
-
教师应是学生与教材交流的中介:试述“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教
-
作者:丁昌萍 来源:科学咨询(下旬)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育模式 教材 学生 中介 教师角色
-
描述:本文在对教育模式的回顾中,凸现新课程的理念,提出“教师应是学生与教材交流的中介”这一命题;再以最能体现传统英语教学的语法和词汇教学为例,试着论述“新课标”条件下的高中英语教师“中介”角色的定位。
-
提高历史复习的有效性:以学定教的实践与思考:以复习《王安石
-
作者:钟汉尧 来源:福建教育研究(基础教育)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有效性 以学定教 教学相长
-
描述:只有改变单一、被动、陈旧的复习方式,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到主动探究中来,以学定教,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实践者,师生共同构建一种平等、和谐、民主、互动的新型教学关系,追求历史高考复习有效性
-
历史复习教学中以学定教的实践与思考--以“王安石变法”一课
-
作者:钟汉尧 来源: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有效性 以学定教 教学相长
-
描述:提高历史复习的有效性,改变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复习方式,以学定教,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师生只有共同构建一种平等、和谐、民主、互动的新型教学关系,才能使历史高考复习实践活动产生应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