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31)
报纸(211)
图书(14)
会议论文(6)
学位论文(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65)
地方文献 (62)
地方风物 (17)
红色文化 (8)
宗教集要 (6)
才乡教育 (5)
非遗保护 (3)
按年份分组
2014(81)
2013(32)
2012(39)
2008(22)
2006(17)
2004(12)
1995(6)
1993(6)
1983(3)
1961(2)
按来源分组
上海戏剧(9)
德州日报(4)
青岛日报(2)
西安晚报(1)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
考古(1)
贵阳日报(1)
莲池周刊(1)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
今晚报(1)
明清剧坛的男旦
作者:幺书仪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男旦  潘之恒  魏长生  梅兰芳  四大名旦  汤显祖  个性解放  同性恋  观众  程长庚 
描述:明清剧坛的男旦
语 诗中乐
作者:辛丰年  来源:音乐爱好者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音乐性  秦王  柏辽兹  默剧  历史事件  小提琴  有声电影  秦汉之际  乐史  太史公 
描述:古今中外的历史中充满了音乐。一个爱乐的有心人应该运用你的知识与想象力去倾听这种历史中的音乐。它们如同历史剧的插曲、配乐,可又并非出于后人的虚拟,而是历史事件中真实的音乐,它们是宝贵史料的一部分。读史者不听或者听不出,那是可惜的。如果听出了,许多历史默剧就会突然变成有声电影。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现状一瞥()
作者:许可  来源: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中国古代文学  政治主张  政治改革  历史条件  实事求是  永贞革新  研究现状  政治家  研究工作 
描述:提出来,供读者参考。
细数落花:王安石与南京()
作者:程章灿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国都  建康  读经  亲王  王安石  南唐  经史  六朝  父亲  落花 
描述: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夏季的一天,不满17岁的江西临川人王安石,跟着升为建康府通判的父亲王益,第一次来到了金陵城。此前,他虽未来过这个城市,对这个城市古代与近代的历史,却早已了然于心。三百年六朝王气,钟毓于这座城市,略读经史的人,都不会陌生。六十多年前,这里还曾经是南唐的国都,王安石
王益吾先生书
作者:李详  来源:文艺杂志 年份:19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王益吾先生书
王安石《字说》考论
作者:徐时仪  来源:辞书研究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形声字  辞书  文字  释义  汉字  王安石  词义  语言发展  段玉裁  声符 
描述: 王安石的《字说》是宋代疑经思潮的产物。《字说》撰成后,随政局的兴替而浮沉,一度大起大落,饱尝世态炎凉,流传至今,已不复能见全书。后人谈及此书或语焉不详,或颇有微词,尚欠深入的探究。本文拟就已辑得的数百条佚文结合有关史料对《字说》作一些探索,冀大致反映出这部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的辞书的概貌。
蠲痛汤
作者:吴文清  来源:辽宁中医杂志 年份:197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偏头痛  蠲痛汤  顽固性头痛  临床应用  慢性头痛  脑肿瘤  经期头痛  寿世保元  龚廷贤 
描述: 明朝龚廷贤著《寿世保元》中说,清蠲痛汤是冶疗一切头疼之主方。随症加减又对顽固性头痛,慢性头痛,三叉神经痛,偏头痛,巅顶痛,经期头痛,上颚肿瘤痛,脑肿瘤痛等,均收到较好疗效。今将其临床应用及药物
翔“髦而好学”
作者:志逖  来源:人才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翔“髦而好学”
“古事”医解()
作者:刘强 王竹  来源:健康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桃花  肾上腺素  追星族  剧作家  偶像  四川内江  少年  小偷  发现 
描述:明朝追星族投湖自尽明朝剧作家汤显祖,是江西临川才子,曾经创作了有名的《临川四梦》,被后人称为东方莎士此亚。正是这位大名人,也遇上了一位追星族。据说,当时四川内江有个美貌少女,名叫郝桃花。她拒众多求婚者于门外,却千里迢迢地来到江苏扬
中国古代官职称谓知多少()
作者:陈沛  来源:语文世界(初中版 )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军机大臣  蔺相如  谭嗣同  王安石  翰林学士  左宗棠  欧阳修  枢密使  司马光  古代官职 
描述:再如宋代寇准被封为莱国公,王安石被封为荆国公,司马光被封为温国公;明代李善长被封为韩国公,李文忠被封为曹国公,刘基被封为诚意伯,王阳明被封为新建伯;清代曾国藩被封为一等毅勇侯,左宗棠被封为二等恪靖侯,李鸿章被封为一等肃毅伯。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如《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币”,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