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关于《牡丹亭》主题的研究综述(1992年-2002年)
作者:智鑫  来源:华人时刊(下旬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主题研究  意蕴 
描述:本文着重介绍了从1992年到2002年我国理论界各阶段对《牡丹亭》主题的研究。并重点总结了理论前辈对《牡丹亭》主题的几种主题研究论。通过总结学术界对“主题研究”的发展阶段,得出《牡丹亭》主题研究
从《西厢记》到《牡丹亭》:表情方式在时代背景下的转变
作者:暂无 来源:华人时刊(下旬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牡丹亭  表情方式 
描述:《西厢记》与《牡丹亭》是元明两个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古代爱情戏中成就最高的两部代表作,这两部作品向我们展示了当时的人文风貌以及婚恋观念,歌颂了爱情在两性关系中的崇高地位,本文将从作品表情方式在语言
在古典与现代之间―青春版昆曲《牡丹亭》的诠释
作者:邹红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青春  昆曲  白先勇 
描述: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西厢记》与《牡丹亭》爱情描写差异之我见
作者:谢倩  来源:大众文艺:下半月(浪漫)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牡丹亭  爱情描写 
描述:《西厢记》和《牡丹亭》被誉为我国古典戏剧的“双璧”,它们突破了前人关于爱情婚姻的主题内涵,分别成功的塑造了崔莺莺和杜丽娘这两个艺术形象。本文分析了她们各具时代特点叛逆精神和个性特征之于爱情的差异
从《闺塾》看《牡丹亭》配角设置的艺术性
作者:郭贵灵  来源:甘肃教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闺塾  主仆相 
描述:牡丹亭》中配角设置的艺术性作一些分析。    一、联系内外场景,创设典型环境    《闺塾》一出讲的是陈最良设馆讲学,杜丽娘在春香的陪伴下前来接受陈腐说教,学馆外是一派大好春光,而陈最良所讲《诗经
汤显祖《牡丹亭》案头写作艺术特色探究
作者:郭曼  来源:群文天地(下半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案头  至情 
描述:昆曲作为唱、念、做、打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场上演出与案头写作呈现出水乳交融的关系,《牡丹亭》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唱,追根溯源,离不开汤显祖的原始文学创作,以“情”为主要艺术特色的案头写作同样值得探究。
诗性的迸发—《牡丹亭》创作精神研究
作者:郑力元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形象  诗性精神  汤显祖创作观 
描述:将情作为人生和文学的本体,主张在文学中不加掩饰地表露人性本身最真实的情感,反对用严苛的道德规范束缚人的天性。通过对《牡丹亭》诗性意象来源的分析、诗性文本艺术手法的解析,以及对杜丽娘之情动内涵的寻问
汤显祖《牡丹亭》案头写作艺术特色探究
作者:郭曼  来源:群文天地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案头  至情 
描述:昆曲作为唱、念、做、打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场上演出与案头写作呈现出水乳交融的关系,《牡丹亭》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唱,追根溯源,离不开汤显祖的原始文学创作,以"情"为主要艺术特色的案头写作同样值得探究。
《纳书楹牡丹亭全谱》成因及特点分析
作者:郝福和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本腔  本腔  牡丹亭  牡丹亭  纳书楹  纳书楹 
描述:律现象给作品的传唱造成困难的情况,清代曲师叶堂谱订了《纳书楹牡丹亭全谱》,本文从格律和音乐两方面分析了它的特点。 全文共分两大部分:一,《纳书楹牡丹亭全谱》的成因——《牡丹亭》用腔失律
“大流亡”中一“亭”-昆剧《牡丹亭》在海外上演的文化框架
作者:寇致铭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美国  美国  演出  演出 
描述:牡丹亭》在美国东西岸两地上演,显示了西方对中国高雅文化的全新接受,具有深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