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8549)
报纸(1266)
学位论文(198)
图书(170)
会议论文(5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9869)
地方文献 (213)
地方风物 (58)
红色文化 (38)
宗教集要 (25)
非遗保护 (15)
才乡教育 (11)
文化溯源 (10)
按年份分组
2010(593)
2005(300)
2003(287)
2002(266)
1997(241)
1996(262)
1987(172)
1985(148)
1983(129)
1982(106)
按来源分组
语文教学与研究(75)
名作欣赏(74)
语文知识(41)
中文自修(18)
社科纵横(6)
当代传播(5)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4)
党校教学(1)
赣南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山西教育(初中版)(1)
看似闲笔 尽显匠心——《游褒禅山记》的伏笔之妙
作者:顾正飞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学  语文  王安石  散文  文学评论  《游褒禅山记》  伏笔 
描述:因事明理的文章,理由事发,事为理叙。它讲究事与理、叙与议的浑然一体,不着斧痕。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正是这样的一篇妙文。作者在简明平实的叙事中为议论巧设埋伏,看似闲笔处却尽显匠心,真正做到了事理、叙
推开门的手——由《书湖阴先生壁》诗歌欣赏的想象力
作者:张夏放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书湖阴先生壁》  诗歌欣赏  想象力  语文课本  王安石  高中 
描述: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有两首,其一("茅檐长扫净无苔")多次选入初高中语文课本,但对最后一句"两山排闼送青来"的解释,各家稍有不同。有一种解释是:两座山好像推开大门,把青翠的山色送进来。
南英文论思想批评:以陈之争为考察视域
作者:李明 徐国华  来源: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南英  文论思想  唐宋派  义法  雅洁  桐城派 
描述:派先声。
被媒体拍到,他们的应是――
作者:暂无 来源:钱江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被媒体拍到,他们的应是――
什么样的高原应是致命的
作者:暂无 来源:半岛晨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什么样的高原应是致命的
他们的第一应是报料
作者:暂无 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他们的第一应是报料
曾巩与“故”
作者:暂无 来源:东方早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曾巩与“故”
第一应是震惊
作者:暂无 来源:钱江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第一应是震惊
你迟到了他的应是……
作者:暂无 来源:辽沈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你迟到了他的应是……
关于牡丹亭的批评与批评
作者:暂无 来源:当代戏剧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批评  汤显祖  戏剧演出  明代中叶  序跋  刻本  评论  信札  戏曲史 
描述:,甚至有批评和批评。明代中叶,关于《牡丹亭》的一场争论,就是通过书信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