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258)
报纸(2157)
学位论文(135)
图书(68)
会议论文(43)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3936)
历史名人 (1688)
非遗保护 (10)
才乡教育 (9)
宗教集要 (7)
地方风物 (7)
红色文化 (2)
文化溯源 (2)
按年份分组
2012(607)
2010(515)
2009(474)
2008(514)
2007(329)
2004(136)
1986(54)
1984(34)
1982(49)
1963(6)
按来源分组
戏曲研究(57)
中国戏剧(50)
剧影月报(43)
舞蹈(18)
复印报刊资料(戏曲研究)(12)
艺术教育(9)
中国新闻周刊(9)
文学评论(8)
舞蹈研究(6)
创作评谭(5)
诗家句语特点
作者:宁松夫  来源:写作:高级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人  王安石  概念  诗论 
描述:诗家语的命题自《诗人玉屑》卷六提到北宋王安石说出“诗家语”以来,至今已将近千载,但在诗论史上对诗家语进行探讨的文字可谓凤毛麟角,偶尔提及“诗家语”这个概念的亦极为罕见。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诗家语”这个概念所涉及的内涵太过广泛,难于论出个道道来。
杜甫不留海棠诗
作者:耿铁华  来源:学问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海棠花  杜甫诗  苏轼  王安石  品种区  杨万里  元好问  意象  娘家  西川 
描述:文字;中下卷录唐末诸家题咏海棠诗作多种,亦不见子美之篇什。"渊材有恨,子美无诗"(《词林典腋》)已成为杜甫不咏海棠之典。
爱国主义教育应是学校教育的主旋律
作者:李芳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爱国主义  学校教育  爱国情感  爱国行为 
描述:爱国主义教育应包括爱国知识的教育、爱国情感的激发、爱国行为的引导。应该说这三者都是主要的,相辅相成的,但爱国主义归根到底最终要体现在行动中。
拿捏之道:材料(三)
作者:暂无 来源:中学生阅读(高考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母亲  故事  桩材料  褒禅山  真善美  王安石  人性  文章  作者  情节 
描述:指津人语行文引材,精挑细选固然重要,但绝非仅止于此。从伐木工人到镂刻匠人,得多少道工序啊。面对一桩材料,懂得拿捏,文章做得恰到好处;反之,单纯摘引而不懂得加工、雕琢,不是流于堆砌的呆气,便是陷入人云亦云的浅薄,千字小文亦显得别扭与无味。
由“绿”字形容词的炼字
作者:闫西雷  来源:语文天地:初中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绿”  炼字  形容词  王安石  “满”  “过”  “到”  反复 
描述:说起炼字的范例.人们往往会想到北宋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据说这个“绿”字是王安石经过反复琢磨才选定的。原先用过“到”“过”“人”“满”等,都觉得不好,最后才改定为“绿”字。王安石能诗善文,何以一个“绿”字就那么难以想到。非要他苦思冥想,反复推敲。才能最终选定?原来他是要力避袭用前人。
学校教育应是生命教育
作者:王海东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生命教育  学校教育  孩子 
描述:在市场经济等方面的负面影响下,许多功利性的东西已经渗透到教育中来,许多学校为实现孩子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愿,罔顾孩子的健康发展,忽视了学校的教育功能。为此,本论文认为:学校教育应该回归教育的本来面目,"教"的同时不要忘记"育",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牧说古话趣事
作者:牧雨  来源:北方牧业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管理人员.西周时期,畜牧业逐渐发达.《周礼》中管理畜牧生产的专门机构有明确记载,如“牧人掌牧六牲而阜养其的”,“校人掌王马之政,辨六马之属”,还有“圉师”、“牛人”、“羊人”.
儒家怎样改造周礼
作者:彭刚 朱晓红  来源:华夏文化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当时的西周统治服务。
古代的集句诗
作者:朱安义  来源:语文天地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集句词  集杜诗  白居易  李商隐  李白诗  刘禹锡  韩愈  杜甫诗  古代 
描述:集句诗是选摘他人诗文的成句,连缀成篇的一种诗。集句诗可以抒情言志,状物记事,虽是用别人的现成句子,但表达的是另一种思想情感。如文天祥的集杜诗《思故乡》:"天地西江远,(《送崔侍御》),无家问死生。(《忆舍弟》)凉风起天末,(《忆李白》)万里故乡情。(《江楼宴》)"此诗表达了被囚于大都的作者对家乡的
明清戏曲与女性情爱教育
作者:谢拥军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戏曲  女性  牡丹亭  明清时代 
描述:本论文运用戏曲学、教育学、心理学、女性学、传播学、文化学等多种研究理论和方法,以汤显祖《牡丹亭》为考察中心,以明清戏曲与女性情爱教育之间的密切关联作为主要的关注点,全面、细致而深入地探讨明清戏曲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