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论苏轼的佛老思想
-
作者:曾广开 来源: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佛老思想 处世态度 王安石 乌台诗案 绝对自由 司马光 《前赤壁赋》 探索人生 人生意义
-
描述:苏轼的一生,政治上极不得志,他因与王安石、司马光等人政见不合,数次被贬黜,甚至因乌台诗案而下狱,受尽苦楚。较之屈原,苏轼受到的政治迫害更为残酷,特别是伴随着政治失意而来的贫困,压得苏轼几乎抬不起头来
-
读破《资治通鉴》的毛泽东
-
作者:暂无 来源:广西地方志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毛泽东 《资治通鉴》 司马光 读破 王安石 中国古代 千秋功罪 批判分析 政见不同 《通鉴》
-
描述:读破《资治通鉴》的毛泽东毛泽东的床头总放着一部《资治通鉴》,这是一部被他读破了的书。有不少页都用透明胶贴住,这部书上不知留下了他多少阅读的印迹。他一读就是半天,累了,翻个身,又是好几个小时
-
毛泽东谈《资治通鉴》
-
作者:李树柯 来源:福建党史月刊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资治通鉴》 毛泽东 《通鉴》 司马光 王安石 中国古代 《史记》 提出反对意见 学而知之 《左传》
-
描述:是没有时间了。”话里充满了惋惜和遗憾,他却没有丝毫的消沉与感伤。
-
也要警惕“精神贿赂”
-
作者:戴明声 来源:领导科学杂志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精神贿赂 朱元璋 广东惠州 报喜不报忧 伦理学 王安石 贿赂行为 洞察能力 阿谀奉承 司马光
-
描述:也要警惕“精神贿赂”戴明声世上有一种行为与贿赂相似,但所“赠送”的不是财物,而是阿谀奉承之言,拍马溜须之举。我们不防把这种通过吹捧、拍马而行“请托”的手段叫做“精神贿赂”。精神贿赂古已有之。据说朱元璋一次微服外出,路遇彭友信,正好雨过天晴,万里长空出...
-
苏东坡(选载之一)
-
作者:徐棻 羽军 来源:四川戏剧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苏轼 太学体 王安石 王闰之 苏辙 司马光 王弗 公子 苏洵
-
描述:苏东坡(选载之一)徐棻,羽军峨嵋山。青衣江。长江山峡,烟波浩渺。画外音(字幕)"公元1036年,在天府之国四川的眉山县,诞生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巨人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构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光华四射的三星座。而苏轼...
-
解读苏轼
-
作者:王晓军 来源:河北自学考试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贬谪 失意 解读 仕途 王安石 才华 司马光 富国强兵 迫害
-
描述:解读苏轼
-
锈账锦账云云
-
作者:王愚 来源:税收与社会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鸾凤和鸣 说出真情 男婚女嫁 王安石 司马光 文化的人 洗衣机 金首饰 宋神宗 录相机
-
描述:锈账锦账云云王愚大约是时尚使然,现在娶媳嫁女,总要讲个排场,且不说有权的动用公车,已成公害;有钱的大肆张扬,已成话柄。就说陪嫁之物、迎亲之物,已由过去的三大件:手表、缝纫机、自行车,过渡到前几年的三大件:彩电、电话、洗衣机,直到现在的三大件:音响、金...
-
宋代的昭君诗
-
作者:朱杰人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中国历史 封建统治者 欧阳修 匈奴 司马光 历史意义 昭君出塞 使节 历史功绩
-
描述:津津乐道的话题。她的面貌也
-
苏洵、苏辙文学简评
-
作者:刘乃昌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张方平 六国 司马光 宋王朝 韩琦 王安石 文字 苏辙 形势
-
描述:的研究,一些同志已做出了不少成绩。本文只是在这些新的成果鼓舞和启发下,应有关同志之约而临时涂写的两则短论。
-
张舜民和他的诗
-
作者:房日晰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陕西彬县 正视现实 宋代 西夏 艺术力量 司马光 朝廷 讽刺 陈师道
-
描述:张舜民,字芸叟,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宋代邠州(今陕西彬县)人,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进士,释褐为襄乐县令。神宗时,王安石推行新法,张舜民向朝廷上书极力反对,以为新法"裕民所以穷民,强内所以弱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