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002)
期刊文章(762)
学位论文(33)
图书(14)
会议论文(7)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782)
地方文献 (25)
红色文化 (5)
才乡教育 (2)
宗教集要 (2)
地方风物 (2)
按年份分组
2014(224)
2013(131)
2012(176)
2011(230)
2010(186)
2009(148)
2007(51)
2000(23)
1990(10)
1986(13)
按来源分组
文楼乡音(23)
羊城晚报(7)
嘉兴日报(5)
拂晓报(3)
音响改装技术(3)
茶叶科学(1)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1)
卫星与网络(1)
理论导报(1)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 澄评传 上
作者:方旭东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1249  1333  评传 
描述: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 澄评传 上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 澄评传 下
作者:方旭东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1249  1333  评传 
描述: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 澄评传 下
澄理学视野下的易学天人之学
作者:王新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理学  易学  天人之学  天地境界 
描述:贯通,由理气所造化出的天人万象相互内在,息息相通,一体无隔,构成一无限宏大的有机生存共同体与生命共同体;万象如此而相连一体、动态流转着的这个世界,亦遂成为人的整个生活的世界;人应透过自觉的德性涵养修为工夫,存天理去人欲,遏抑因气禀所带来的感性欲念的伸张,变化气质,最大限度地彰显出与天地之理一而不二的本然正性,挺立道德理性、价值理性,令生命最终达致成为天地之理圆满化身的天地境界,亦即圣人境界。
澄对朱熹道问学与陆九渊尊德性的会合
作者:王素美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从中国哲学角度来看,都显示了两者的相关相融的密切关系。尊德性而道问学是中国历代士人所追求的浑融境界。可是,随着宋学思辨的发展,宋代的思想家们,却将“尊德性而道问学”两者关系割断,分别进行考察。虽然他们在考察尊德性的过程中不曾完全抛弃道问学,在说明道问学之重要时也不肯轻视尊德性。但是,他们往往只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于是,就有了偏重尊德性和偏重道问学的区别。在这个问题上,朱熹和陆九渊曾发生过激烈的争论。
澄理学视野下的易学天人之学
作者:王新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理学  易学  天人之学  天地境界 
描述:贯通,由理气所造化出的天人万象相互内在,息息相通,一体无隔,构成一无限宏大的有机生存共同体与生命共同体;万象如此而相连一体、动态流转着的这个世界,亦遂成为人的整个生活的世界;人应透过自觉的德性涵养修为工夫,存天理去人欲,遏抑因气禀所带来的感性欲念的伸张,变化气质,最大限度地彰显出与天地之理一而不二的本然正性,挺立道德理性、价值理性,令生命最终达致成为天地之理圆满化身的天地境界,亦即圣人境界。
炳与《粲花斋五种曲》研究
作者:陈淑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粲花斋五种曲》  思想价值  创作特色 
描述:全面地介绍炳的生平、创作及其“情学”思想。生在明朝末年的炳命运多舛,一生主要分为两个时期:以二十四岁为分界线。二十四岁之前是求学成家之时(1595-1619),二十五岁至五十四岁是艰难为官阶段
炳《粲花斋五种曲》考论
作者:刘佳莹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传奇  传奇  粲花斋  粲花斋  情邮说  情邮说 
描述:系统的审视研读,对其曲学思想、艺术特色、人物形象等予以客观分析论证。从而对炳在晚明戏曲史上的地位做出公正的评价。本文拟分为五章,引言部分整理前人研究炳的成果,以及目前的研究现状。第一章主要论述晚
炳《粲花斋五种曲》研究
作者:车泫定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戏曲  粲花斋五种曲 
描述:在晚明剧坛上,“阳沈之争”引起了许多戏曲家折衷两家长处的趋向,其中炳在实际创作上被认为是这类代表的作家之一。作为临川派的作家,他也看重调声协律的问题,因此他的《粲花齐五种》对清初戏曲家影响较大
曾祺《涵芬楼文谈》探要
作者:兰培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曾祺  曾祺  《涵芬楼文谈》  《涵芬楼文谈》  修养论  修养论  谋篇论  谋篇论  修辞论  修辞论 
描述:本论、余论三部分加以论述。序论简要介绍曾祺的生平、涵芬楼、《文谈》的版本及其理论价值,《文谈》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文谈》的目的和意义。本论分三部分加以阐述:一、“主于识见”的修养论。氏将“识见
于幼军 黄松有 黄光裕 英 列传
作者:暂无 来源:武汉晚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于幼军 黄松有 黄光裕 英 列传 10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经表决免去黄松有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职务。今年6月底,广东高院原执行局局长杨贤才被中纪委“双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