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280)
报纸(64)
学位论文(17)
图书(7)
会议论文(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310)
地方文献 (34)
红色文化 (12)
宗教集要 (11)
地方风物 (2)
才乡教育 (1)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4(71)
2013(58)
2011(96)
2010(67)
2009(69)
2002(21)
1988(40)
1985(31)
1981(23)
1961(4)
按来源分组
美术观察(9)
学术月刊(5)
文学遗产(5)
诗选刊(3)
中国油画(2)
新语文学习(小学中年级版)(2)
花城(1)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阅读与鉴赏(1)
江苏政协(1)
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下)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校园文学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优秀诗文  背诵  李清照  建议  推荐  楼外楼  白居易  王安石  苏轼  范成大 
描述: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下)
作文120
作者:暂无 来源:小学生作文辅导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作文  观察事物  仔细观察  万花筒  王安石  苏轼  菊花  指导写作  花瓣  五彩缤纷 
描述:注明“作文120”字样。)
怎样读黄庭坚诗
作者:莫砺锋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庭坚  宋诗  误解  王安石  求新求变  反映现实  现实主义  苏轼  黄氏  文学史著 
描述:黄庭坚(1045—1105)是宋诗特征最典型的代表,从而与宋诗成就最杰出的代表苏轼齐名。后人无论是褒扬宋诗还是贬毁宋诗,都往往"苏黄"并称。但是黄诗历来受到许多误解,要想读好黄诗,必须破除两种
细心出精品——《唐宋八大家文钞校注集评》序
作者:傅璇琮  来源: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宋八大家  欧阳修  《校注》  文钞  《师说》  柳宗元  古籍整理  王安石  苏轼  学术价值 
描述:《唐宋八大家文钞校注集评》是由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高海夫教授主编,并邀约西北大学、陕西师大、三秦出版社等单位二十余位学者共同合作,经过五、六年的辛勤劳作,终于完成字数近六百万、颇具规模的古籍新注本。令人惋惜的是,当各位学者初稿写就、统一定稿之际,高海夫...
异曲同工 各呈辉煌——《游褒禅山记》与《石钟山记》比较谈
作者:石华鹏  来源:教学月刊(中学文科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石钟山  褒禅山  王安石  考辨  山水游记  古代游记  自然美  艺术结构  至和元年  苏轼 
描述:。王安石于宋仁宗至和元年任
《唐宋八大家散文精选丛书》总序
作者:王运熙  来源:书屋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宋八大家”  散文创作  古文运动  欧阳修  柳宗元  魏晋南北朝  王安石  苏轼  唐顺之  散文发展史 
描述:合在一起,相提并论的开端。明代中期,归有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等一批文人出来,大力推崇并学习以八家为主的唐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的有关资料
作者:袁东升  来源: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中华书局  神宗  团练  东坡全集  江东  石钟山  河南省  常州  苏轼 
描述: 《石钟山记》云:“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课本对“临汝”作了注释:“临
关于部分宋词作家的评价问题
作者:张富华  来源: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婉约词风  中国文学史  高等学校  晚唐五代  宋词  苏轼  豪放词  北宋前期  晏殊  作家 
描述: 游国恩先生等人编写的《中国文学史》(以下简称“游编《文学史》”)已作为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使用多年。这部教材在编写方面到底还存在着什么不足之处,过去高等学校师生不曾认真讨论过。这里笔者就其中部分宋词作家的评价问题谈几点粗浅意见。
“从公已觉十年迟”笺析
作者:张海滨  来源: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苏轼  熙宁  罢相  钟山  说法  东坡  知止  金陵  政见 
描述:元丰七年八月,苏轼由黄赴汝,途经金陵,会见了罢相退居钟山的王安石,两人相从甚欢,东坡在此留一月始去。《次荆公韵四绝》即写于此时,四绝之三是: 骑驴渺渺入荒陂,想见先生未病时。 劝我试求三亩宅,从公已
“怪话”与诗
作者:黄裳  来源:瞭望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乌台诗案”  政治诗  王安石  文字  苏东坡  司马光  苏轼  头皮 
描述: 苏东坡的“乌台诗案”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也一直被认为是因文字而受迫害的好例。东坡所做的是政治诗,他为了这些诗而得罪下狱,差点儿断送了“老头皮”也是事实。不过人们往往忽略了他这些诗几乎全部都是反对王安石的新法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