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鹤林玉露》中有关江西文人的记述
-
作者:王德保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江西 文人 《四库全书总目》 南宋后期 罗大经 文学家 杨万里 陆九渊
-
描述:;所载江西文人事迹,多为士大夫,且以文士和理学家为主。
-
包恢的养生术
-
作者:汪茂和 来源:科学养生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江西省 理学 枢密使 国防部长 中国古代 南城 心学 朱熹 养生术
-
描述:学士,封南城县侯。在他八十八岁的时候,他还担任着枢密使(相当于国防部长)的重要职务。这年,他和朝中文武陪同皇
-
对“带着问题读书”的再思考
-
作者:张心科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读书 “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 新课程改革 学习需要 陆九渊 强调 教学 教师 语文
-
描述:对“带着问题读书”的再思考
-
“学贵有疑”的精髓
-
作者:肖川 来源:中学生百科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发现问题 认知冲突 学习者 爱因斯坦 培养学生 数学 陆九渊 教学 认知结构 思考习惯
-
描述:“学贵有疑”,古人多有论述。宋代大儒朱熹就曾说:“读书无疑须有疑,有疑定要求无疑。无疑本自有疑始,有疑方能达无疑。”著名学者陆九渊的观点更是精辟:“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
“儒学经典诠释传统”与“我们”
-
作者:陈立胜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经典诠释 儒学 前理解 意义空间 王阳明 生存论 西方诠释学 考察工作 经典文本 陆九渊
-
描述:三项。“我们”把“儒学经典的诠释者”是如何诠释“儒学经典”的作为“专题”的研究对象,进行所谓“第二序”的考察工作,并以期建立某种儒家诠释学之类的东西。然而,任何一种“专题的”诠释与研究皆是在一定的“前理解”基础上进行的,诠释者在进行诠释之前便已经和其要诠释的东西发生某种“关联”了,“第一序”的诠释过程是在这种“关联”
-
“破万卷”与“五车书”
-
作者:曾庆鸿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读书 杜甫 熟读 突破 读到 陆九渊 博览群书 知识水平 李商隐 王安石
-
描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杜甫关于读书的名句。“破万卷”,怎样“破”?清人仇兆鳖在《杜诗详注》中说:一日“胸罗万卷,故左右逢源而下笔有神”,二日“书破,犹韦编三绝之意。盖熟读则卷易磨也”,三日“识破万卷之理”。也就是说,要突破、磨破、识破。
-
以质量创名校 以特色树品牌——荆门市东宝区红旗小学简介
-
作者:赵晓英 来源:湖北教育(教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学 中学高级教师 红旗 优秀教师 荆门市 陆九渊 省级骨干教师 老莱子 竹皮河 品牌
-
描述:红旗小学创建于1958年。该校东临巍巍宝塔山、西凭象山艺林园,清清竹皮河从校园旁流过。古有老莱子在此布道、陆九渊在此讲经。该校办学尽吸山水之灵气,广纳古今之智慧。学校现有学生2126人,教职工
-
竺可桢论通识教育
-
作者:熊庆年 来源:复旦教育论坛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竺可桢 通识教育 大学教育 基督教徒 通才教育 非道德 陆九渊 第2册 纽曼 事业
-
描述:竺可桢论通识教育
-
象山磨心,僧家门径绕藤萝
-
作者:李海燕 许小轩 来源:江西画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象山书院 讲学 理学 发明本心 天山 朱熹 学者 吕祖谦 贵溪
-
描述:象山磨心,僧家门径绕藤萝
-
明代初期的心性道德之学
-
作者:刘宗贤 来源:中国哲学史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性道德 明代初期 陈献章 明儒学 知识分子 “理” 陆九渊 朱陆合流 道德实践 方孝孺
-
描述:文人学土,一方面却不许将官任用他们,“太祖于国初所克城池,令将官守之,勿容儒者在左右议论古今”冲1辰:(国初事迹》,其目的是防备有能力的知识分子与部下将官结合会威胁他的地位①,有碍其统一大业的实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