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昆曲《牡丹亭》
-
作者:仲平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5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艺术魅力 汤显祖 昆曲 京剧院 柳梦梅 剧作家 改编本 折子戏 寻梦
-
描述:·惊梦》和《拾画·叫画》,但象《劝农》、《寻梦》、《冥判》、《问路》、《硬拷》等折却已不经见.这次演出的改编本,为了贯串这本戏的前后情节,并保存原作中对于柳梦梅和杜丽娘之间的纯洁爱情的成功的描写,故撇去一些次要的情节,把这一部篇幅浩瀚的、需要几
-
浙江绽开十朵“小梅花”
-
作者:翟居雪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梅花 戏曲艺术 少年儿童 戏剧事业 浙江省 艺术素质 温州市 汤显祖 少儿艺术 《牡丹亭》
-
描述:曾经是南戏发祥地的浙江,源远流长的戏曲艺术始终繁衍生息在这方沃土上,具有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在邓小平同志关于戏曲“必须从娃娃抓起”的讲话发表后,更使他们对戏曲艺术的未来充满希望,十分重视对少年儿童戏曲传统艺术的教育和培训,全省先后涌现了数十个专业和业...
-
我好像上过剧专——无届受业
-
作者:黄宗江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骏祥 焦菊隐 我思故我在 莎士比亚 唯心主义者 国立剧专 唯物主义者 专科学校 亚里斯多德 汤显祖
-
描述:我有不少相知师友出自“国立剧专”(今中央戏剧学院前身),其在粤校友赐寄所编“通讯”《南雁》,读来令我感触万千,信笔呼应,非诗非文,失韵失行,惟寄此情。其实我未上过剧专,我却感到真真切切地上过了。在北京一间临窗的小书斋里,三面墙围着我奶师恩师们的书籍:...
-
花脸张达发
-
作者:孟杰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四人帮 戏曲学校 上海市 舞台 配角 功力 练声 嗓子 演员 京剧
-
描述:张达发毕业于上海市戏曲学校,工铜锤花脸。他有一条高昂宽亮的花脸嗓子,很适合演唱裘派戏。粉碎“四人帮”后,他热情高涨,积极练声,艺术上进步很快,目前已经成为上海京剧三团主要演员。
-
世纪壮举,汤显祖《牡丹亭》再现“庐山真面目”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上海昆剧团 艺术节 戏剧演出史 舞台美术设计 折子戏 曲谱 现代戏剧 园林式
-
描述:世纪壮举,汤显祖《牡丹亭》再现“庐山真面目”上海昆剧团将推出演出20小时的全本《牡丹亭》本刊讯5月,上海昆剧团将推出大型明代汤显祖的古典名著《牡丹亭》同观众见面。据悉,这场演出历时20个小时,分6个单元演完,为本世纪世界戏剧演出时间最长的一场演出。4...
-
悟得梅派真谛:李胜素专场演出观感
-
作者:张正芳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表演形式 汤显祖 杜丽娘 观众 性格刻画 丰富和发展 中国戏曲 艺术形象 内心冲突 艺术形式
-
描述:悟得梅派真谛──李胜素专场演出观感张正芳李胜素的专场演出,为首都舞台送来了清新典雅的轻风,驱散了6月的暑热。走出剧场许久,4个不同女性的艺术形象仍萦绕于胸,作为一个久别舞台的老演员,深为京剧能有这样的后来人而兴奋和激动。《游园》、《廉锦枫》、《红线盗...
-
“麒麟童就够我学的喽!”——访刘韵芳
-
作者:江上行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配角 周信芳 韩信 刘邦 进士 矮小 老生 读书 印象 投入
-
描述:谭派路子,演戏循规蹈矩,既不矫揉造作,也不卖弄自己。当时,有人想让他投入余叔岩门下。可是他却说:“谢谢您的好意,麒麟童就够我学的喽!”从那时开始,他追随
-
第一届全国戏剧理论著作奖评选结果揭晓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汉城 戏剧理论 元明清戏曲 中国戏剧 中国戏曲 评选 著作 杂剧艺术 焦菊隐 汤显祖
-
描述: 《王骥德<曲律>研究》(叶少海著) 《论汤显祖及其他》(徐朔方著) 《论戏剧性》(谭霈生著) 《论悲剧与喜剧》(陈瘦竹、沈蔚德著) 《戏曲剧目论集》(郭汉城著)
-
风月暗消磨,春去春又来——有感于汪世瑜的《拾画、叫画》
-
作者:张允和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柳梦梅 舞台 汤显祖 观众 女同学 牡丹亭 二十年 大学生 斑白
-
描述:怎样的。
-
百年回首忆小田
-
作者:金立人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州音韵 京剧表演艺术 音韵学 陈道安 梅兰芳 普遍原则 程砚秋 玉堂春 地产公司 齐如山
-
描述:百年回首忆小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