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毛诗》笺与《周礼》
作者:沈薇薇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毛诗》  文明发展  中华民族  礼仪  礼制   
描述:礼》。
侠与王安石
作者:艾农  来源:福建乡土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读书  宰相  江宁  流民  读后  治平  中进士  福建  酒税 
描述:诵读甚觉寒冷,便与杨骥一起登楼赏雪,即景赋诗。第二天,杨骥在王安石面前诵吟侠的诗,王安石非常欣赏"漏随书卷尽,春逐酒
侠与《流民图》
作者:林秋明  来源:福建乡土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流民  居士  吕惠卿  叶向高  熙宁  宰相  朝廷  清代  百姓 
描述:),27岁的侠考中进士,授将作郎、秘书省校书郎。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得到宋神宗重视,担任参知政事(即宰相),积极推行变法。不久,即擢侠为河南光州司法参军,主管民、刑案件。光州所有疑案
朱熹礼学思想研究
作者:殷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朱熹  礼学思想  周礼  仪礼  礼记  祭祀 
描述:的《礼记》学思想,以对礼义的理解和诠释为中心,继承了北宋诸儒论礼、理关系的精华,在批评二程后学的基础上形成了礼理双彰的思想。朱熹强调求仁工夫,倡导主敬涵养,从工夫的角度探讨了礼的实现问题。朱熹从小学
周礼与文学
作者:丁进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周礼  仪礼  礼记  诗经  神话  金文 
描述:和读者,对诗歌创作的风格、样式都起到了规范作用,其中颂诗的创作直接来源于祭祀的需要。周礼促进了诗歌评论的诞生,从“乐语”教学到宴饮献乐、赋诗、答谢,再到《礼记·乐记》,最后到《诗大序》,形成了中国早期
明代三礼学概述
作者:张学智  来源:中国哲学史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代  礼学  《仪礼》  著作  三礼  周礼  礼记 
描述:明代礼类著作较易、诗、书类著作为少,其中关于《仪礼》的著作尤少。三礼之属,《四库》分周礼、仪礼、礼记、三礼总义、通礼、杂记分述,重点在前三类。本文就前三类中较为重要者概述如下。
新中国(大陆地区)三礼学研究综述
作者:丁鼎 马金亮  来源:齐鲁文化研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中国  大陆地区  周礼  仪礼  礼记  三礼学 
描述: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三礼学研究的前景。
从《礼记》阐述的音乐形式论周代社会的政治内涵
作者:刘健婷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礼记  周礼  礼乐制度  儒家  《乐记》 
描述:是儒家治政的信条,音乐作为独特的手段,因其“移风易俗”的显著功效而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本文的写作目的,就是通过探讨《礼记》记载的音乐形式,综述音乐在周代政治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并以此揭示周代音乐
《周礼·大司徒》、《礼记·王制》封国之制平议
作者:金景芳  来源:人文杂志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周礼·大司徒》、《礼记·王制》封国之制平议
关山慧无相大师的禅风
作者:土井克彦 觉多  来源:佛学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济宗  无相  禅风  大师  临济禅  寺院  教团  开山祖师  曹洞宗  日本佛教 
描述:间的流逝,法灯也渐次熄灭,至今只有"应灯关"一派的禅法延续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