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巩评价言论辑录
-
作者:金亭 来源:社会科学研究资料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曾巩评价言论辑录
-
王安石身后评价考述
-
作者:刘成国 来源:中华文史论丛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中国 历史评价 政治制度 北宋 南宋
-
描述:王安石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富有争议性的人物之一。在古代文人中,或许再没有第二个人能像他这样,生前身后居然享有如此悬殊的评价;誉之者以为孔、孟再世,毁之者却诋为“古今第
-
中外教育家评价 17.王安石
-
作者:张在军 来源:成才之路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教育理论 中国古代 教育制度 州县官吏 北宋时期 进士及第 抚州市 教育方法 行政官员
-
描述:道必尊先,言必称孔孟。"仁宗庆历二年(1042)进士及第,任地方行政官员18年。公元1069年,王安石
-
论变法与苏轼作品评价的关系
-
作者:廖仲安 高怀玉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6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作品评价 苏轼 学术界 争论
-
描述:目前学术界对苏轼的评价还有一些争论。争论的焦点之一,就是关于变法的问题:(一)苏轼在王安石变法前后的政冶立场应孩怎么估计?
-
对唐宋经典作家仕隐思想的重新审视
-
作者:张文 来源:全国新书目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经典作家 仕隐 唐宋 作家研究 评判标准 学术界 评价
-
描述:经典作家的重新审视及其评价研究是近年来学术界比较关注的一个研究领域,宄其原因,一是经典作家研究过热,渐渐出现一些被“悬置”的现象和问题,有感于此,学界重提经典作家研究之重要性:二是研究观念、价值评判
-
残秋
-
作者:丁少光 孟晓东 来源:写作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眼镜框架 人行道 自行车 老人 霓虹灯 道德 灯光 肇事者 相山 枯叶
-
描述:现在这个社会,物质相当丰富,那人们的道德是不是随之增强了呢?—题记夕阳西沉,暮色笼罩了一切。我迎着秋风走过一条又一条路,索然无味地寻找早已搬迁得不知影踪的车站,任凭零落的枯叶被
-
文化与财富的新解
-
作者:从维熙 来源:杂文选刊 上半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文化 财富 文化人 儒学 社会底层 清代 刘绍棠 新解 道德 流传
-
描述:"无财非贫,无学乃为贫……无子非孤,无德乃为孤。"这是清代文人王永彬在他的《围炉夜话》中留下的一首中国文化人的绝唱。能不能这么说,这番话既是他个人的声音,又是他对两千多年来儒学孤傲精神的一种概括。时
-
人与机器何异
-
作者:赵强 来源:青年科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机器人 自我意识 人类社会 韩国政府 专家小组 未来学家 阿西 宪章 道德 作家
-
描述:近来,关于机器人的话题猛然增多。韩国政府正在草拟一份《机器人道德宪章》,负责起草的5人专家小组包括未来学家和科幻作家。机器人之父阿西莫夫早已提出过简
-
应是公民向官员问责
-
作者:徐贲 来源:同舟共进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公民 高级官员 传统吏治 腐败 民主机制 政治化 地方政府 病毒 道德 事件
-
描述:在吏治模式中,官员是政权的招牌和个人化的面孔。官吏的强干、清廉或无能、贪腐,代表着政府的得与失。在这种机制下,吏治最危险的敌人就是它自己的腐败,一旦腐败的病毒在官僚机制中蔓延,就很难在体制内部得到诊治。
-
中国古代散文之曾巩
-
作者:暂无 来源:散文选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代散文 曾巩 临川 新城 张芝 道德 东方 精力 深造
-
描述:曾巩(1019—1083),字子固,结合曾巩的生平和创作发展的轨迹,可以将他的散文创作分为青少年时代的求学和求仕、中年耕读、初入仕途、转宦七州和晚年的京官生活五个时期来加以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