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93)
报纸(21)
学位论文(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01)
地方文献 (7)
宗教集要 (6)
地方风物 (2)
红色文化 (1)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4(21)
2013(5)
2012(7)
2008(7)
2004(2)
1999(2)
1998(3)
1996(5)
1994(3)
1986(3)
按来源分组
文史知识(3)
决策咨询(1)
温州商报(1)
温州日报(1)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中国典籍与文化(1)
新读写(1)
优品(1)
美术研究(1)
抚州师专学报(1)
人·自然·诗——读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二首》
作者:巩本栋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人与自然  艺术表现手法  山居  山水自然  杨柳依依  生机盎然  南京  两山  和谐 
描述:的诗人,朦胧之中,竟不知自己身在何处:是在友人舍中,还
“驯之以自然”的儒学内涵:读曾巩《宜黄县县学记》
作者:赖华先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宜黄县  学记  曾巩  儒学  教育思想  家乡  作者  记叙 
描述:《宜黄县县学记》是曾巩于皇祐元年(1049)应家乡抚州宜黄县官员之请,为宜黄县县学建成所作的记文。在这篇千字文中,作者以纡徐简奥的笔墨阐述了儒家的教育思想及其意义,同时又以简练的史笔记叙了家乡宜黄县县学的建立始末,表达了作者崇学重教的思想。
公开课应是“常态课”:真实、自然、创设情境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教育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公开课  公开课  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  常态  常态  听课者  听课者  教学  教学 
描述:公开课到底怎么上,又该如何评价一堂公开课?网友ybmath指出:公开课的教学让听课者感到了深深的不安,为何不安?罪状如下:
城市诗域与“第二自然”:论徐芳诗
作者:李有亮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徐芳  城市诗歌  “第二自然  “低姿态飞翔” 
描述:徐芳是中国当代诗坛女性诗人重要代表之一。她从事诗歌创作三十年,不仅取得了丰硕的创作成果,而且创造性地提出了"城市:第二自然"诗歌美学观,并在诗歌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一无二的诗歌特色:一种纯诗境界的持守
直抒胸臆、纯任自然:从东坡的诗词文看东坡的人格
作者:鄭向恆  来源:宋代文化研究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格  人生  王安石  文章  自然  境界  儒家思想  黄州  哲理  欣赏 
描述:议论而后而进入记叙、抒怀,充分达到借题发挥的作用。虽名为"记",却以"超然"两字,大谈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天马行空,千变万化,令人眼花缭乱。这篇文章和他的词作"望江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王旺球 吴森 邓金煌 段维 罗焰 安茂华 王松火 李如青
作者:暂无 来源:东坡赤壁诗词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王旺球 吴森 邓金煌 段维 罗焰 安茂华 王松火 李如青
守拙归田园 复得返自然 ——记青年篆刻家王英鹏
作者:暂无 来源:松江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记者 张小小 30年前,正当老师在台上头头是道地讲解着教学知识点,台下有个少年却开起了小差,只见他不停地用小刀在橡皮上刻刻画画,最后制作出一枚简易的图章。少年好动实为天性,不想这名少年竟由此迷上了篆刻,并在接下来的30年中潜心研究起篆刻学来。这名少年就是王英鹏,而当年的好动学生已在多年后成长为一
自然角在科学观察中的作用 □ 奔牛实验幼儿园 王英红
作者:暂无 来源:武进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自然角是幼儿园的一个活动区角,在开学初的时候,每个班都会创设一个内容丰富的自然角,有可供观赏的花卉、动物、水果等。2005年,我们幼儿园成为了“做中学科学项目研究”的课题单位,每个班要科学有效地引导
新闻追踪-长江芜湖段崩岸昨日仍小幅继续,专家认为-自然因素
作者:暂无 来源:安徽商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新闻追踪-长江芜湖段崩岸昨日仍小幅继续,专家认为-自然因素
河南省高教系统首次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奖评奖揭晓——我校
作者:徐忠  来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思想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成果  儒家  政教  高教系统  河南省  自然科学奖  陆九渊  外语系  教育系 
描述:河南省高教系统首次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评奖揭晓,我校共有六项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分获一、二、三等奖。外语系教授周志培等的《英语在中国的两面性》获论文一等奖;政教系副教授李之鉴的《陆九渊哲学思想研究》获专著二等奖,教育系教授许梦瀛的《论儒家教书育人的优秀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