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9)
报纸(29)
学位论文(3)
图书(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99)
才乡教育 (5)
文化溯源 (3)
地方文献 (3)
地方风物 (2)
按年份分组
2012(10)
2011(9)
2008(11)
2007(8)
2006(6)
2005(3)
1998(2)
1994(1)
1989(1)
1987(2)
按来源分组
语文天地(2)
山西老年(1)
中州统战(1)
中州学刊(1)
吉林农业(1)
中国教育研究与创新(1)
中学生(1)
出版广角(1)
科技创新导报(1)
中学生语数外:初中版(1)
3000余万职工参加工会知识竞赛 记者陈郁
作者:陈郁  来源:经济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北京3月26日讯 记者陈郁报道:历时4个多月的“铁人杯”全国职工工会知识竞赛26日迎来总决赛。黑龙江、陕西、山西代表队分别获冠军、亚军、季军。据悉,全国3000余万职工,通过报纸、网络等多种
王益区开展“小手拉大手,创卫一起走”健康教育知识培训活动
作者:暂无 来源:铜川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记者朱红卫报道:6月18日晚,王益区中小学学生家长纷纷走进校园,参加各学校组织开展的“小手拉大手,创卫一起走”健康教育培训活动。市委常委、副市长刘德扬参加活动。 据了解,王益区“小手拉大手,创卫一起走”创卫主题教育宣传系列活动,通过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上好健康教育课,利用各种喜闻乐见的方式
人权应当是全体社会成员的权利,不应是少数人的特权(人权知识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人权应当是全体社会成员的权利,不应是少数人的特权(人权知识
激发学生想像 优化知识记忆——谈“一句话记忆”在语文学习
作者:汪根深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学习  知识记忆  顺口溜法  记忆方法  王安石  “句”  “多”  基础知识  小学生  知识点 
描述:激发学生想像 优化知识记忆——谈“一句话记忆”在语文学习
高中历史“双综合”主干知识导学 第六讲 中国古代的改革
作者:陈伟国 王洪中 孙秀梅 王跃然  来源: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知识导学  高中历史  历史经验  中国古代  北魏孝文帝  青苗法  商鞅变法  王莽改制  孝文帝改革 
描述:高中历史“双综合”主干知识导学 第六讲 中国古代的改革
走近学术生成的社会知识背景——王安石学术渊源考中的一种转向
作者:杨天保 徐规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学  学术渊源  交游考  思想互证  知识背景 
描述:以往学者考察王安石的学术渊源,大体有“个体师承说”和“群体传授说”两种结论。从方法论上讲,依赖“人物交游考”和思想“互证”式的研究来求得以上两种结论,都有其局限性。而调换研究的思维角度,走近“王学
秘书理应是通才-兼谈秘书人员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作者:王林森  来源:秘书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秘书理应是通才-兼谈秘书人员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领跑高考:语言知识及语言表达集训专列 第十二节 名句名篇
作者:暂无 来源:考试(高考 语文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名句  蜀道难  空缺  陶渊明  李白  王安石  孔雀东南飞  司马迁  李商隐  语文 
描述:金牌教练精讲考纲细读《考试大纲》中对该部分内容的考查是最基本的语文能力等级——识记。考查内容主要是《考试大纲》附录列举的10篇古文和30首古典诗词曲。考生只要能够背熟这些篇目,该部分考题就基本上不会失分。要充分注意《考试大纲》中常见和名句两个词语。
领跑高考:语言知识及语言表达集训专列 第十一节 文学常识
作者:暂无 来源:考试(高考 语文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代表作家  文学体裁  三国演义  列夫·托尔斯泰  常识  长篇小说  莎士比亚  作品  汤显祖  短篇小说 
描述:金牌教练精讲考纲细读《考试说明》文学常识考点的要求是:(1)中国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的识记;(2)外国重要作家及其国别和代表作的识记;(3)文学体裁基本常识的了解和识记。具体阐释如下:(1)中国
知识女性的理性精神:也说《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
作者:姚品文  来源: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性精神  牡丹亭  知识女性  吴吴山三妇  杜丽娘  汤显祖  明清之际  评点本  西厢记  理论研究 
描述:汤显祖研究中不少学人注意到了明清时期女性读者对《牡丹亭》的强烈反响,并进行了研究和积极评价,其中突出了《吴吴山三妇合评本牡丹亭还魂记》(以下简称三妇评本)。这是汤学领域新的开拓。《汤显祖研究通讯》2007年第1期发表了刘淑丽的文章(该文还论及《才子牡丹亭》),我深表赞同,在此略作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