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91)
报纸(39)
学位论文(2)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10)
地方文献 (19)
才乡教育 (2)
地方风物 (2)
按年份分组
2012(10)
2010(22)
2009(8)
2007(11)
2006(4)
2004(6)
1999(1)
1993(2)
1988(1)
1987(1)
按来源分组
其它(3)
东京文学(2)
长寿(1)
天涯(1)
农村经济与技术(1)
思维与智慧(1)
湘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绿色中国(1)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1)
社科纵横(1)
一曲生命美学的颂歌——话本《杜丽娘慕还魂》和传奇《牡丹亭
作者:张静秋  来源: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杜丽娘慕还魂  杜丽娘慕还魂  悲剧观  悲剧观  情至说  情至说 
描述:从背景环境、人物形象、语言色彩几方面入手,将《牡丹亭》与其蓝本《杜丽娘慕还魂》进行溯本探源的比较后,不难发现《牡丹亭》在文学创作上超越《杜丽娘慕还魂》的原因,尤其《牡丹亭》体现出汤显祖“不自由
造型似而尚气韵,融墨而重笔意:从《蓬莱山水图》看张大千泼
作者:箫桑  来源:书画艺术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艺术特征  张大千  泼彩    重笔  中国画  中国山水画  笔墨技巧  蓬莱  李瑞清 
描述:,三十年代即与齐白石并称“南张北齐”。曾去敦煌临摹壁画和雕塑三年,画风为之一变,晚年栖身巴西,又创泼墨、泼彩画法,从而成为这一画风的代表人物。
“慕”婉約秀美,“還魂”相形見絀-關於《牡丹亭》的反思
作者:蔣星煜  来源:戲曲學報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還魂記  還魂記  湯顯祖  湯顯祖  遊園  遊園  驚夢  驚夢 
描述:、〈驚夢〉、〈尋夢〉三出,如果把〈遊園〉、〈驚夢〉作為一出,「歷千古不朽」之因就在這兩出。換言之,全劇「慕」寫得婉約秀美,而「還魂」則相形見絀了。而於演之場上時,則既要考慮全劇是否全係精華,也要考
百合绽津门:记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铁建十六局集团二公司
作者:邓昆伦 王立武  来源:神州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总工程师  天津地铁  盾构机  百合  国铁  技术  硬骨头  建筑业  业主  面临危机 
描述:在男儿驰骋的建筑业,她巾帼不让须眉,从测量工到技术负责人再到总工程师,用她一生最美的青春年华,书写了一段段传奇。在工程面临危机时,她挺身而出,同时担任四个标段的总工程师,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把天津地铁最难啃的"硬骨头"工程拿了下来。
先有诸才见空 回望纯粹简约的美:专访《南柯梦》导演王嘉明
作者:周伶芝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嘉  昆曲  汤显祖  文化符码  简约  导演  当代  美学底蕴  中国文人  人生 
描述:。"王嘉明开门见山说道。许多人会期待他是否能擦撞出新火花,或赋于昆曲新诠释。但是,他非常用心地回归昆曲本身的美,并期待他以自身的导演经验,将作品调整到令现代观众感到舒服的状态,进而能拉近距离欣赏。他
青春版牡丹亭第200场演毕,或成绝唱,“其实长沙该来一次
作者:暂无 来源:潇湘晨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12月10日晚,北京西长安街国家大剧院正要上演青春版昆剧《牡丹亭》下本。这是全球巡演第200场,“封箱”演出,也是第11次在北京演出。入场时安检极严,饮料、摄影器材尽数收缴。 “但使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12月10日月食之夜。“巨蛋”国家大剧院。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第200
情到深处剧亦:从青春版《牡丹亭》和新版《玉簪记》解读白先
作者:刘奔  来源: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昆曲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  新版《玉簪记》  新版《玉簪记》 
描述:心对主人公的体察与观照方面有待改进.
「才子佳人」底蕴:《杜丹亭》与〈会记〉中的女性再现
作者:李秀娟  来源:Journal of Taiwan Normal Unviersity(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女人再现  才子佳人故事  《牡丹亭》  拉岗  〈会记〉 
描述:。其次,楬橥拉岗「骑―爱情」("courtly love")和「恋慕她者」("object a")的理论,我分析杜丽娘及〈禽记〉中的崔莺莺如何透过「扮装」以成为心仪才子之「恋慕她者」,进而析论才子
刊落一切表皮,呈显物的晶莹境——戏剧内蕴分析
作者:段昆仑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剧创作  剧作家  艺术创作  观众  《牡丹亭》  作品  传统剧目  创作实践  学习  青年作者 
描述:于老凤声”,希望你们既要善于向前人学习,又要勇于创新,超过前人,找到自己的发展之路,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摘自吉林省文化厅副厅长董伟在青年作者戏剧创作讲习班上的讲话
理与意識:从佛性論争到朱陸異同的二种哲学類型
作者:林镇国  来源:政治大学哲学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佛性  唯识  如来藏  慧沼  法宝  朱熹  陆象山  现象学 
描述:世紀以降宋明新儒學的問題意識,特別是心學與理學的對立發展。此論爭的哲學問題首度被法寶和慧沼表述為心與理之同一或差異的問題,也就是後來宋明理學中「心理二分」或「心即理」二種形上學之爭的問題。從結論上來說,奘傳唯識學(慧沼)和程朱理學主張心理二分,而如來藏思想(法寶)和陸王心學則主張心即理,彼此之間既有歷史的連續性,也顯示出哲學類型的普遍性。本文結論時,將試圖從現象學的視角,特別是從胡賽爾到海德格的發展,重新照明主導千年東亞哲學的二種哲學類型義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