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另一个汤显祖
作者:暂无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另一个汤显祖
一滴水真能太阳
作者:刘诚龙  来源:幸福·悦读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夫人  宋仁宗  鹿肉  太阳  偏食  朋友  嗜好  消灭  鱼饵 
描述:菜放他面前,看他吃什么。 王安石其实没任何偏食,只不过是哪一盘菜靠他最近,他就向这一盘菜伸筷子,不管是鹿肉还是龙肉,也不管是荤菜还是素菜。 如果以一次偏食,去判断王安石之爱好,准吗? 宋仁宗也曾经这么判断过王安石,也错了。 一天,宋仁宗突然说要请大家去钓鱼,满朝文武自然展颜开怀。 在皇家后花园里,钓竿、鱼饵、座椅……一切都准备好了。宋仁宗带头示范,大家也就不再拘束,玩开了。 王安石也随大流,跟大家来到现场,只是他有点另类,不知道是对逸豫亡身忧劳兴国的圣人之训保持着警惕,还是万家忧乐装在心里放不下,他对宋仁宗特地安排的这次娱乐活动没一点兴趣,独自闷坐在那里,敛眉默神。 王安石可能有嗑瓜子的习惯吧,他一手支颐,一手抓碟,把摆在碟子里的皇家玉豆一颗接一颗地往口里送,送豆进一颗,嘣脆咬一颗,心不在焉,把满碟豆子吃完了。
一滴水真能太阳吗
作者:刘诚龙  来源:时代青年(上半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宋仁宗  王夫人  鹿肉  太阳  偏食  朋友  鱼饵  嗜好  消灭 
描述:他面前,看他吃什么。 王安石其实不偏食,只不过是哪一盘菜靠他最近,他就向哪一盘菜伸筷子,不管是鹿肉还是龙肉,也不管是荤菜还是素菜。 如果以一次偏食,去判断王安石之爱好,准吗? 宋仁宗也曾经这么判断过王安石,也错了。 一天,宋仁宗突然说要请大家去钓鱼,满朝文武自然展颜开怀。 在皇家后花园里,钓竿、鱼饵、座椅……一切都准备好了。宋仁宗带头示范,大家也就不再拘束,玩开了。 王安石也随大流,跟大家来到现场,只是他有点另类。不知道是对逸豫亡身忧劳兴国的圣人之训保持着警惕,还是万家忧乐装在心里放不下,他对宋仁宗特地安排的这次娱乐活动没一点兴趣,独自闷坐在那里,敛眉默神。 只见王安石一手支颐,一手抓碟,把摆在碟子里的皇家玉豆一颗接一颗地往口里送,送进一颗豆,嘣脆咬一颗,心不在焉,最后把满碟豆子吃完了。
吃菜性情
作者:陈鲁民  来源: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推动改革  鹿肉  王夫人  政事  反腐败  张居正  筷子  袁世凯  性情 
描述:,他的习惯不过是专拣离自己筷子近的菜吃罢了,别的菜动都不动。"这说明王安石虽身居高位,心却没用在吃上,他在推动改革上不遗余力,力求尽善尽美,在饭菜上却凑合了事,能吃饱就
从《周礼》文明古国之一斑
作者:侯建军  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三千年前,我华夏周代已经出现世界上最庞大、最完整的音乐机制.打击乐则是文明王冠顶上最辉煌、最耀眼的珍珠翡翠. 泱泱神州,悠悠岁月,浩浩长卷,皇皇宏图.天地之神过多地把精华眷顾到这片神奇的土地.铸就了她和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共同被后世尊奉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作为华夏子孙,倍觉荣耀和骄傲.
关于欧阳修讽刺晏殊的诗
作者:陈珏人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5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话  欧阳修  晏殊  讽刺  笔记本  故事 
描述:有一则在许多笔记本和诗话中再三重复过的故事:
李绂心学思想探析
作者:伍贤达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绂  李绂  心学  心学  理学  理学  清代  清代 
描述:。他作为清朝的封疆大吏、历仕康雍乾三朝的元老,不但具有“光明俊伟”的人格,而且他以其辛勤不辍的耕耘与卓而不凡的学术成就,在清代王学的修正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李绂为学发生过三次
李绂科举思想探析
作者:杨朝亮  来源:大连大学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清代  清代  李绂  李绂  科举制  科举制  院教育  院教育 
描述:改革清代的教育制度。
杨炳《习武序》的发现与价值
作者:赵伟  来源:教育前沿(理论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清代  清代  武术  武术  梅花拳  梅花拳  价值  价值 
描述:许多地方失去该书原貌。道光23年(公元1843年)杨炳《习武序》重抄本的发现对研究清代武术活动和中国武术史具有重要的理论作用和学术价值。
试论李绂方志学思想
作者:史五一  来源:广西地方志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绂  李绂  清代  清代  方志学  方志学  修志之才  修志之才 
描述:李绂既是修志的实干家,又是方志学理论家,其思想有其独到精辟之处。他提出了“方志乃是史类”、“以诸史为宗”、“籍征考”与“资援据”、“修志之才与修志之志”等观点,对我国传统方志学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