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欧阳修的《吉州学记》
作者:黄庆来  来源:江西教育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吉州  学记  欧阳修  州学  兴学运动  “庆历新政  范仲淹  “新政”  北宋  晏殊 
描述: 北宋有三次兴学运动。欧阳修的《吉州学记》是第一次兴学运动的产物。据史书记载,“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坏”。北宋建立后,首倡兴学的是晏殊。1027年,他知应天(今南京),即创州学,“且延范仲淹以教生
欧阳修晚年政治态度之我见
作者:谈敏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政治态度  青苗法  王安石  大地主  熙宁  郭预衡  高利贷  “新政”  “循常” 
描述:最近看了郭预衡先生的《论欧阳修》一文(见《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0年第3期),对文中确认欧阳修晚年在政治上“始终是主张改革的”这一结论,颇有不同看法。在此略陈几点管见,以资商榷。
再谈欧阳修晚年的政治态度
作者:郭预衡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王安石变法  馆阁  政治态度  再谈  吏治  青苗法  熙宁  边事  阳文 
描述:苏轼兄弟,便是代
嘉祐、治平时期的欧阳修
作者:王晓薇 王嘉川  来源:扬州文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庆历新政  治平  改革主张  改革派  士大夫  宋仁宗  翰林学士  变法派  王安石 
描述:宋仁宗后期、宋英宗初年的嘉祐(1056~1063)、治平(1064~1067)时期,庆历改革派重新上台执政,被认为是北宋王朝的"盛时"。但庆历新政前的各种危机与矛盾仍在继续,改革主张
祭奠,岂止用心香——读散文《圆明园祭》
作者:杨清龙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圆明园  散文  废墟  宫殿  汤显祖  白居易  维纳斯  长恨歌  石头  文豪 
描述:面对一座只剩下断壁残垣的废墟,究竟是停留在往昔巍峨宫殿的追忆中痛骂引火者,还是在屈辱的历史中抬起头来寻找残石的希望?任何一个来到圆明园遗址前的人,都应该作出自己的回答。
从苏轼的散文和诗看他的政治态度
作者:苏者聪  来源: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拭  政治态度  旧党  苏轼  新党  王安石变法  散文  神宗  统治阶级  政治观点 
描述:苏轼迁徙流离的一生,首先就必须了解他对变法的态度,因为这一政治事件的开端关系到他以后一生的政治生涯,导致了他不幸的结局。因此,我们首先就必须谈谈变法的问题。
散文百家2005年第1——12期总目录
作者:暂无 来源:散文百家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散文  母亲  王英琦  爱情  村庄  碎片  心情  赵孟  尧山壁  李存葆 
描述:散文百家2005年第1——12期总目录
曾巩及其散文的评价问题
作者:王水照  来源:复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欧阳修  评价问题  朱子语类  知贡举  先王之道  曾致尧  曾巩  朱熹  程朱理学 
描述:巩)为喜。”(曾巩《上欧阳学士第二书》)他曝书得王安石《许氏世谱》,忘其谁作,说“介甫不解做得恁地,巩是曾子固所作。”(《朱子语类》卷一三九引)无独有偶,在知贡举时,他得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
论苏轼散文的成就
作者:孙兰廷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北宋  苏轼  宋代散文  制科  成就  王安石  教民  文字  韩愈 
描述:苏轼散文代表宋代散文的最高成就。在苏氏父子中,他的散文也是佼佼者。南宋时代李者卿评文时说:“韩如海,挪如泉,欧如澜,苏如潮”,(加重点,为笔者所加,下同。)明代杨慎(升庵)认为“此评极当。”(见《升
宋代散文之美学观照
作者:万陆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散文  美学观照  散文艺术  欧阳修  园林美学  事信  苏东坡  诗歌  曾巩  美学范畴 
描述:封建社会美学思想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