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进一步完善滇粤交流合作机制
作者:暂无 来源:云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昨日,胡春华、朱小丹会见李纪恒。本报记者 黄喆春 摄 本报广州专电(记者 谭晶纯) 昨日下午,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和省委副书记、省长朱小丹在广州会见云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李纪恒。 李纪恒代表省委、省政府和省委书记秦光荣对广东长期以来给予云南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他说,广东
海内外科技精英聚昆交流学术
作者:暂无 来源:昆明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记者李丹丹报道 昨日,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在昆明隆重开幕。海内外科技精英、领军人物、高端人才聚集云南,围绕国家和云南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前沿、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科学考察、研究论证,进行学术交流,展示科技创新成果、学术成果和科技资源。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
全市政协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我区召开
作者:暂无 来源:梁园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11月30日上午,全市县(市)区政协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我区召开,市政协主席吴宏蔚,市政协副主席魏昭炜、宋崇江,市政协秘书长白克山,区委书记孟庆勇、区长陶青松、区政协主席崔树民出席会议。 会上,区委书记
徐琼和其他7名志愿者与藏族师生积极交流
作者:暂无 来源:上海师大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徐琼和其他7名志愿者与藏族师生积极交流
跨文化交流中如何体现“礼”的文化内涵
作者:黄洪波  来源:科技资讯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跨文化交流  文化内涵  儒家思想  中国文化  孔子  英文翻译  论语  周礼  礼治  体现 
描述:谈及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儒家思想是必然谈及的一个题目。对儒家思想的核心论著《四书》、《五经》的研读,是深入了解儒学的必经之路。然而,对于众多爱好中国文化又因各种原因无法精通汉语的外
春日登金山寺
作者:暂无 来源:东坡赤壁诗词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春日登金山寺》  《春日登金山寺》  诗词  诗词  文学  文学  诗集  诗集 
描述:大地添新绿,滔滔江水环。烟迷京口渡,波涌寺金山。两岸开城郭,千峰叠翠鬟。古今多少事,浪迹在人间。
王安石诗文选读
作者:上海第一纺织机械厂工人理论小组 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七三级工农兵学员注译  来源:人民文学出版社 年份:1975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文学  文学  中国  中国  南宋  南宋  别集  别集 
描述:王安石诗文选读
从儒士到名士到戏剧家——浅析汤显祖的儒家思想
作者:陈烨  来源: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社会思潮  社会思潮  汤显祖  汤显祖  儒家  儒家  文学  文学 
描述:从最初的一名儒士而后成为名士,最后投身于文学创作中,成为古代中国著名的戏剧家,汤显祖骨子里一直承传着传统的儒家思想,而其身份的转变正是源于他思想的变化。
毁誉从来不可听 是非终究自分明:论《警世通言》中的王安石
作者:栗文杰  来源:科教文汇·上旬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警世通言  警世通言  王安石  王安石  文学  文学  历史  历史 
描述:在《警世通言》中有两篇描写王安石的文章,一篇是《拗相公饮恨半山堂》,另一篇是《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这两篇文章对同一主人公王安石一贬一褒。本文通过对《警世通言》编纂目的及这两篇文章创作背景的分析,论述宋朝、明朝对王安石这一形象的认识转变过程及其原因。
毁誉从来不可听是非终究自分明:论《警世通言》中的王安石形象
作者:栗文杰  来源:科教文汇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警世通言  警世通言  王安石  王安石  文学  文学  历史  历史 
描述:在<警世通学>中有两篇描写王安石的文章,一篇是<拗相公饮恨半山堂>,另一篇是<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这两篇文章对同一主人公王安石一贬一褒.本文通过对<警世通言>编纂目的及这两篇文章创作背景的分析,论述宋朝、明朝对王安石这一形象的认识转变过程及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