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773)
报纸
(163)
学位论文
(52)
会议论文
(47)
图书
(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985)
地方文献
(32)
地方风物
(12)
才乡教育
(7)
非遗保护
(3)
宗教集要
(1)
按年份分组
2014
(120)
2013
(34)
2011
(79)
2010
(48)
2009
(40)
2008
(43)
2006
(43)
2005
(51)
2000
(24)
1992
(21)
按来源分组
其它
(97)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
江西社会科学
(2)
新西部(下旬.理论版)
(1)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
文艺研究
(1)
安徽文学(下半月)
(1)
理论界
(1)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
相关搜索词
研究
吴与弼
典丽圆融
包恢
出版社
功夫论
唯心主义体系
理学
《孟子》
陆九渊
化情归性
天理
理本论
唯心主义
《南华真经新传》
“临川四梦”
大人
三教一致
理学家
今文经学
儒学理想复归
女性形象
人性论
陆子学派
道德
吴澄
唯物史观
姜夔
净明道
首页
>
根据【检索词:性理学】搜索到相关结果
1040
条
论李觏之功利思想
作者:
李哲贤
来源:
鹅湖月刊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学
内圣
外王
经世济民
王道
霸道
描述:
论李觏之功利思想
试论
理学
对《牡丹亭》中爱情观的影响
作者:
贾力萌
鞠小勇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爱情礼教
爱情礼教
才子佳人
才子佳人
小说
小说
描述:
《牡丹亭》是中国戏剧史上的标杆,它具有浓烈的浪漫主义情怀。形成这种特色,与之所处的时代背景、时代风气有重要联系。《牡丹亭》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后世文学特别是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产生重要影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理学
和心学考辨-兼论确认“气学”
作者:
衷尔钜
来源:
社会科学(兰州)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道学
元明时期
中华书局
心学
宋明理学
史籍
陆九渊
中国哲学史
圣人
气学
描述:
然.
叶适的经学评论与
理学
批判
作者:
朱汉民
来源:
船山学刊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习学记言序目》
孔子
道学家
《周礼》
经学
道统论
研究考证
“太极”
学术史
《论语》
描述:
叶适的经学评论与
理学
批判
试论严羽诗论与南宋
理学
的关系
作者:
曹东
来源:
洛阳师专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严羽
南宋
理学
朱熹
陆九渊
包扬
描述:
的浸染。而且,严羽诗论与朱熹的诗论,从思想观点到审美意趣,都有不少类似之处。至于陆九渊主张心即理,直指本心,顿悟天理,对于严羽“妙悟”诗学思想的形成,就更具有直接的影响和启示意义了。
《牡丹亭》的主题是肯定人欲,反对
理学
作者:
陈庆惠
来源:
复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柳梦梅
汤显祖
主题思想
爱情故事
代表作品
牡丹亭
欲望
婚姻
女主角
描述:
表达出《牡丹亭》所反映的独特的思想内容,它同《牡丹亭》的本来面貌还有一定的距离。
超越经学--对
理学
形成的一个支点的考察
作者:
崔大华
来源:
中州学刊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传统经学
“理”
《周礼》
《系辞》
理学家
本体性
欧阳修
儒家经典
河图洛书
程颐
描述:
超越经学──对
理学
形成的一个支点的考察崔大华(河南省杜会科学院)作为儒学的一个理论形态的
理学
,它的形成可能会有多种社会的、政治的因素或条件,但就儒学本身的理论发展逻辑来说,有两个支撑点是最
概论
理学
的思潮、人物、学派及其演变和终结
作者:
金春峰
来源:
求索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学
思潮
学派
王安石
朱熹
王夫之
穷理
欧阳修
宇宙本原
天地之
性
理性主义
描述:
学的宇宙观和人性论的基础上,给封建制度涂抹上合理性和永恒性的油彩”的哲学学说;有人认为
理学
传播和产生的历史就是朱熹《伊洛渊源录》所揭示的“道统”的传宗史。这些观点都有一定的理由,但都不能真正反映
理学
论黄震
理学
思想的时代特色及其历史地位
作者:
张伟
来源: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学
思想
黄震
时代特色
程朱
理学
黄氏
朱熹
义利观
《宋元学案》
陆九渊
《四库全书总目》
描述:
本文认为,黄震既是程朱
理学
的继承者又是修正者,但他们仅仅是同中之异,而绝非异中之同。主践履思想充分反映了黄震
理学
的时代特色。朱子学在浙东的传播,黄震有着特殊的贡献。在整个
理学
发展史上,黄震
理学
思想
北宋新学与
理学
为学次第的差异
作者:
肖永明
来源:
漳州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论语》
《春秋》
为学次第
《周礼》
《易》学
《诗》
《孟子》
《大学》
《书》
描述:
新学与
理学
学者都强调通过对儒家经典的训解与研究,来体会圣贤深意。但他们对诸经的重视程度和研习次序互有差异,即新学学者强导调由用及体而
理学
学者则强调由体达用。
首页
上一页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