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54)
期刊文章(94)
学位论文(3)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38)
地方文献 (13)
地方风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3(22)
2012(16)
2011(47)
2010(37)
2009(16)
2003(5)
2000(2)
1985(3)
1940(1)
1918(1)
按来源分组
济南日报(4)
现代快报(3)
剧影月报(2)
长江日报(1)
克拉玛依日报(1)
江淮晨报(1)
棋艺(象棋)(1)
京话日报(1)
觉音(1)
人民日报(1)
这与到劳动者口袋掏钱何
作者:暂无 来源:金华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这与到劳动者口袋掏钱何
李杜七古同论
作者:葛景春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白  乐府歌行  杜甫  《蜀道难》  七古  《梦游天姥吟留别》  《将进酒》  李杜  胡应麟  《唐诗别裁集》 
描述:李杜七古同论葛景春李白和杜甫的七言古诗(包括七言、杂言乐府歌行)是唐诗七古创作的最高成就,即使是后人也无出其右者。明人胡应麟曾对唐代的七言歌行有一个总评:“唐七言歌行,垂拱四子,词极藻艳,然未脱梁
同实代及其“我”的例释
作者:张霞  来源: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指示代词  第一人称代词  第三人称代词  古汉语  语言现象  左传  王安石  疑问代词  世说新语  《史记·秦始皇本纪》 
描述:同实代及其“我”的例释张霞古汉语中的代词是用来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其它实词的。这种实词所指代的可能是人或事物,可能是一种行为理念,也可能是一种性质状态,还可能是时间地点
曾巩王安石同论
作者:高克勤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曾巩  欧阳修  唐宋八大家  诗文革新  文学成就  北宋中叶  政治倾向  同论  江西 
描述:宋代的江西,文化昌盛,人才辈出。即以唐宋八大家而论,宋代六大家中江西就占了三位。北宋中叶,庐陵欧阳修主盟文坛,倡导诗文革新;南丰曾巩、临川王安石一时并起,羽翼欧阳(修),各以杰出的文学成就著称于世。他们三人的政治倾向和文学活动,是密切相关的。然而,长期以来,学者
朱陆晚年之初探
作者:梅彦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阳明  陆九渊  学术思想  宋明理学  晚年定论  晚年思想  辩证发展  思想发展  认识论思想  逻辑进程 
描述:辩证发展的重要理论前提。因此廓清历史陈说,论证和确定朱陆晚年之,必然有助于宋明理学研究的深入。本文拟就认识论的角度,以鹅湖之会到朱陆逝世这一历史阶段中朱陆认识论思想从对立——
司马光、王安石德才同论
作者:罗家祥  来源:晋阳学刊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司马光  政治才能  熙宁变法  宋王朝  官僚士大夫  反变法派  北宋  大地主  资治通鉴 
描述: 王安石、司马光均为北宋一代名臣,但从宋代一直到晚清,八百年间褒贬毁誉却大相径庭。究竟应当对司马光、王安石如何评价,笔者从一些同志的论著中深受启发,但亦有不尽相同之处。本文拟就王安石、司马光的“德行”和政治才能,进行一些比较分析。
程颢程颐哲学同论
作者:李之鉴  来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术界  明清之际  华严宗  客观唯心主义  禅学  陆九渊  禅宗  二程  主观唯心主义  朱熹 
描述:主义,但他们的思想基本一致。”(《中国哲学史》
朱熹、陆九渊哲学思想辨
作者:高建立  来源: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哲学思想  唯心主义者  朱熹  意见分歧  主观唯心主义  心即理  心学  朱子  客观唯心主义 
描述:论争主要有两次:第一次是1175年在江西信州鹅湖寺进行,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二者在治学问题上展开了辩论,实际上就是关于认识论问题的争论;第二次是朱陆之间通过书信往来,就“无极”“太极”问题的辩论,实质上也即是本体论的争论。虽然二者唇枪舌剑,你来我往,争论非常激烈,而结果仍然相持不下,以各执己见而告终。朱陆之争是南宋时期唯心主义阵营内部两大哲学流派的学术争论,无论是鹅湖之会,抑还是往来书信之辩都充分暴露了二者在哲学思想上的意见分歧,本文试就朱陆思想差别问题作一粗浅探讨,不当之处,敬请学界同仁指正。
善待人之——学会包容
作者:农志鸣  来源:心理世界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同一性  文学批评  基本保证  个性差异  王安石  人际关系  相似性  特大桥  日常生活  人际交往 
描述:任何一种文明的延续还有赖于容纳差异,排斥差异,强求一致是反自然的,它只能造成社会的停滞和文明的毁灭。下面的故事就很难耐人寻味—— 1906年的一天,一队沙俄骑兵通过彼得堡附近的半坦卡河上的爱纪毕特大桥时,指挥官为了向路旁行人炫耀军威,命令马队
酒香飘飘,问君何?
作者:迪文 Gettyimages  来源:中外食品(酒尚)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葡萄酒  酒香  香气  葡萄品种  香味  解释  芳香  表达方式  品酒  陈酿 
描述:刚学品酒时,常常被英文里两个常用到品酒词Aroma和Bouquet搞得备感困惑,问了几个有关人士,得到不同的答案。有的坦率干脆,直言说"你就用Aroma吧,现在都不用Bouquet一词了":有的认真耐心,但解释了半天我也还是稀里糊涂,搞得情绪低落、质疑自己的英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