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237)
报纸
(176)
学位论文
(7)
会议论文
(4)
图书
(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63)
宗教集要
(121)
地方文献
(26)
才乡教育
(9)
地方风物
(5)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2
(28)
2011
(28)
2009
(28)
2007
(13)
2004
(5)
2002
(6)
2000
(6)
1997
(7)
1996
(11)
1980
(1)
按来源分组
其它
(9)
江西教育
(6)
中州今古
(2)
学苑教育
(2)
江西社会科学
(2)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
新华月报(上半月)
(1)
文史杂志
(1)
农村发展论丛
(1)
高校理论战线
(1)
相关搜索词
书院
王守仁
唯心主义理学
陆九渊
南宋
程颢
哲学
士子
国学热
理学家
地主阶级
公元
传说故事
北宋词
奠基者
唐朝大历年间
吕祖谦
创始人
武夷山
《牡丹亭》
庐山国学
原则和方法
古木
王安石
士大夫
大戴礼记
抚州
白鹿洞书院
明万历
首页
>
根据【检索词:崇正书院】搜索到相关结果
425
条
“隐几而卧”诂
正
作者:
王作新
来源: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说文》
《孟子正义》
《汉书·郊祀志》
训释词
《说文解字注》
《周礼
湖北宜昌
段玉裁
同义手段
交际活动
描述:
“隐几而卧”诂
正
王作新"隐几而卧",见于《孟子。之《公孙丑下》。其文曰:"孟子去齐.有欲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此表现了孟子待客时的不敬姿态和冷漠态度。可"隐几而卧"当为何种姿态
论谭
正
璧的历史小说
作者:
沈庆利
梁华
来源: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小说
爱情小说
西王母
神话传说
小说创作
中国沦陷区文学
汤显祖
故事
民族意识
学术研究
描述:
范学校"读书,他积极投入到"五四"运动和新文学运动当中,并开始尝试用白话文写作。
夏日苦味
正
相宜
作者:
何京
来源:
杭州食品科技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苦味食品
正
相
夏日
《周礼》
养身
描述:
史书《周礼》记载:“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以苦养气。”《本草备要》也指出:“苦能泻热而坚肾,泻中有补也”。这说明在我国古代,就已经发现并且利用了苦味食品在养身方面的独到之处。
魄力应是“
正
能量”
作者:
暂无
来源:
党课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能量
共产党人
应当
正义
描述:
魄力,为正义事业义无反顾、坚决果断的气魄,解决问题有胆有识、从容不迫的能力。共产党人的魄力,应当是当今社会的“
正
能量”,也应当凝聚更多的“
正
能量”。
兴鲁
书院
:难见昔日风采
作者:
暂无
来源:
临川晚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锈花楼外景 □文/图晚报记者陈洪明汪红春 核心提示 这里,有着800多年的风雨沧桑,唐宋八大家中的曾巩、欧阳修、王安石先后在此讲学;才子之乡,人才辈出,它功不可没。这里,曾是衙门府邸、古代女子的闺房,庄严、神秘结合在一起;300年来,在它周围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衙门被毁、考棚被拆、新学
朱熹、陆象山的
书院
理念及其现代意义
作者:
曾春海
来源:
哲学与文化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
白鹿洞
书院
学规
陆象山
槐堂
书院
象山
书院
心学
理学
人文教养
义利之辨
描述:
朱熹、陆象山的
书院
理念及其现代意义
吴嵩梁与鹅湖
书院
作者:
王立赋
来源:
中国文联出版社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吴嵩梁是我国清代乾、嘉、道时期杰出的
书院
教育家,朱子学说继往开来的授业传播者,他在中国
书院
教育史上,尤其是在鹅湖
书院
的教育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一部《鹅湖书田
吴嵩梁与鹅湖
书院
作者:
王立赋
来源:
中国文联出版社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吴嵩梁是我国清代乾、嘉、道时期杰出的
书院
教育家,朱子学说继往开来的授业传播者,他在中国
书院
教育史上,尤其是在鹅湖
书院
的教育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一部《鹅湖书田
澄海知县蔡楠与冠山
书院
作者:
王锦书
来源:
汕头特区晚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澄海第三任知县蔡楠,字养斋,八闽名士,福建海澄(今福建龙海市)举人。明隆庆二年(1568)莅任澄海知县,蔡楠莅澄后,首重文教,兴学育士。为人体恤里役,尊敬耆老。任职数年间开辟神山景区,创建冠山
书院
汤显祖捐资办
书院
:邓全恩
作者:
暂无
来源:
抚州日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汤显祖有篇《贵生
书院
说》,广东徐闻县百姓把它镌刻于石碑上,竖立在贵生书院内,一直保留到现代。“文革”之前,著名戏曲家田汉访问徐闻时,细读遗碑碑文,感慨万千,并赋诗一首:万里投荒一邑丞,孱躯那耐瘴云蒸
首页
上一页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