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4341)
报纸(2728)
学位论文(132)
图书(80)
会议论文(7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6534)
地方文献 (593)
地方风物 (104)
非遗保护 (45)
宗教集要 (31)
才乡教育 (21)
红色文化 (16)
文化溯源 (13)
按年份分组
2013(395)
2012(456)
2010(1050)
2009(570)
2006(223)
2003(169)
1998(122)
1994(126)
1993(84)
按来源分组
抚州师专学报(26)
东坡赤壁诗词(23)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4)
新美术(3)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
石油知识(1)
科普研究(1)
机电兵船档案(1)
西安档案(1)
社科信息(1)
用健康的眼睛看世界——近视防治专家王英教授谈“启明视力再教
作者:胡兴启 任岩东  来源:校长阅刊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视力不良  视力健康  近视眼  眼球运动  教育  行为矫正  康复疗法  视力矫正  方案  防治 
描述:用健康的眼睛看世界——近视防治专家王英教授谈“启明视力再教
塑造特色空间 设计精品城镇-以王英镇城镇空间设计为例
作者:项志远 易千枫 王炎松  来源:华中建筑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城镇建设  空间设计  小城镇 
描述:小城鎮建設是以空間為依託的,因地制宜地設計富有地方特色的城鎮空間,真正讓人們詩意的棲居並能享受居住的生活環境,才是我們推進城市化建設的初衷。本文主要通過對個例的城鎮空間設計介紹,以期抛磚引玉,希望大家共同來探討建設有特色的精品城鎮。
灵与肉契合异化的救赎——性别批评的杜丽娘形象再解读
作者:罗昔明  来源: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性别  生命本真  《牡丹亭》  爱情  男权体制 
描述:作者从社会性别和社会伦理结构的层面,已初步呈现出女性争取人性自由的自我意识觉醒。
补正缺憾 传承善本——《牡丹亭》笺校本下场“集唐”句标
作者:高琦  来源: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集唐  集唐  订正  订正  校注  校注 
描述:《牡丹亭》剧作共有“集唐”近三百句,涉及唐代诗人一百二十多人。徐朔方先生最新笺校本对“集唐”诗句未逐条校对,不注明引出处,个别标注还有错误。由此,特将读本下场“集唐”句逐条查对,订正补校
同乡谊友情-王安石与流坑名士董傪的相知相交
作者:李小兰 高琦  来源:南昌高专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董傪  交谊  友情 
描述:史上的美谈佳话.
荆公体自妙 暮年益风流——从一首看王安石晚年创作风格
作者:杨海霞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创作风格  王荆公体  晚年  小诗  主人  作者  花木  自然山水  风流 
描述:《书湖阴先生壁》是王安石退居金陵时的诗作,湖阴先生是作者住在金陵紫金山(钟山)下时的邻居。该共二首,我们不妨选其第一首来看王安石先生晚年创作风格。这首题壁之作,描写山中人家的初夏景色,清新别致
“枕中一梦”的嬗变——从《杨林》、《枕记》到《邯郸记》
作者:吴海燕  来源:邯郸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枕中一梦  枕中一梦  《杨林》  《杨林》  《枕记》  《枕记》  《邯郸记》  《邯郸记》 
描述:通过对《杨林》、《枕记》和《邯郸记》的比较来考察“枕中一梦”故事情节、人物、主旨的嬗变情况以及作品间的承继因袭,从而挖掘体味作品流传嬗变后其价值和意义所在。
梦幻形式的潜意识愿望——《牡丹亭》之“奇”的精神分析研究
作者:张丽红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潜意识  牡丹亭  杜丽娘  梦幻性  戏剧形式  柳梦梅  爱情故事  戏剧情节  形式表现  愿望满足 
描述:剧。然而,若干年来,《牡丹亭》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对“奇”的重复上,而对于《牡丹亭》到底是一部什么样形式的戏剧和这种形式的戏剧表现
论晏殊思想性格的儒释道结构特征
作者:王丽洁  来源: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面折庭争  中庸  无为  道观 
描述:晏殊在庭议党争盛行的北宋,既表现出不喜争斗喜调和、喜静不喜张扬的个性,但又不失积极进取,这是他按照儒家中庸之道、道家处政以无为和佛教道观修习的结果。论文描述了儒释道三家思想在晏殊性格结合的独特
至“情”的化身——析《牡丹亭》杜丽娘的艺术形象
作者:洪艳  来源: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汤显祖  汤显祖  杜丽娘  杜丽娘  至情  至情  封建礼教  封建礼教  爱情追求  爱情追求 
描述:汤显祖在其名剧《牡丹亭》以遒劲的笔墨塑造出一个生动独特而又丰满的“至情者”的形象———杜丽娘。在中国文化史上第一次在审美领域里把“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的至情激扬到超越传统意识的高度。表现了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