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65)
报纸(50)
学位论文(4)
会议论文(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69)
地方文献 (23)
地方风物 (20)
宗教集要 (3)
非遗保护 (2)
才乡教育 (2)
文化溯源 (1)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4(31)
2013(4)
2011(12)
2010(18)
2007(5)
2001(2)
1998(10)
1993(2)
1986(2)
1979(2)
按来源分组
淮北日报(4)
阴山学刊(2)
档案天地(1)
社会科学杂志(1)
京华时报(1)
长河晨刊(1)
小学教学设计(1)
青春(1)
健康必读(1)
中国哲学史(1)
百人录 编林(九)
作者:伍杰  来源:编辑之友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马光  资治通鉴  李清照  编辑  王安石  赵明诚  反变法  统治阶级  范祖禹  翰林学士 
描述: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是北宋大臣,有名的史学家,也是个出色的历史编辑,他主编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参加编辑的还有刘恕、刘攽、范祖禹。司马光还编了《稽录》、著有《涑水纪闻
《赖堂集》书后(上)
作者:王迈  来源: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夷大炮  周亮工  生员  士大夫  评价历史人物  燕赵之风  十二月  潍县  《书影》  明末清初 
描述:周亮工(1612—1672)明末清初篆刻鉴别家.明崇祯进士,授监察御史.仕清后在福建曾镇压抗清军,著有《印人传》、《赖堂集》等.王迈教授的这篇文章提供了不少有关周亮工早年鲜为人知的史料,这对
我国、近代思想家论征税对象
作者:陈光焱  来源:涉外税务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课税对象  近代思想  征税对象  孙中山  《周礼》  所得税和遗产税  人头税  直接税  租庸调法  资产税 
描述:我国、近代思想家论征税对象
黯世——词新读
作者:易素平  来源:全国优秀作文选(高中)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读  晏几道  列车  研墨  飞云  匣子  远人  黄花  散发出 
描述:(一)他与耳钉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当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思远人》晏几道他的身影在列车扬起的尘埃中卷没。他把我放在心框那个小小的匣子里,时刻打开来惦记,而我却
周礼公卿说(仪征刘师培撰)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学报 年份:191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周礼公卿说(仪征刘师培撰)
宋代学风变中的《诗经》研究
作者:石文英  来源: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经研究  汉书·艺文志  朱熹  孔颖达  王安石  汉书艺文志  欧阳修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新唐书  旧唐书 
描述:卷,《旧唐书·经籍志》诗类30部313卷,其中除孔颖达《毛诗正义》外,均属前代遗书。《新唐书·
皆为之伤心人:晏几道与秦观词之比较
作者:何旭 钱毓英  来源: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秦观    感伤情调 
描述:晏几道与秦观都以词之伤感著称。冯煦曾称二人为“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 ,浅语皆有致”。文章就此评语 ,从二人的情感、身世及词之题材、内容、风格等方面比较分析二人共同的“伤心”之处。
论王守仁的文献学思想
作者:孙钦善  来源: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守仁  文献学  心学  五经  臆说  训释  陆九渊  致良知  心体  《传习录》 
描述:述了自己思想的形成过程和历史渊源,从中可知,他近承陆九渊,远绍思、孟学派,对程朱理学,摒弃其客观唯心主义的主体部分,褒扬其主观唯心主义的次要成分,对佛老,特别是禅宗,吸收其主观主义认识论,否定其出世思想,从而构筑了自己的思
新得《重校周礼》版本考
作者:谷颖  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陈仁锡  《重校周礼》  版本 
描述:《重校周礼》是据《周礼》为底本所作,故内容与《周礼》内容略有不同。今我图书馆新得一古本《重校周礼》,其版本不定,仅以此文略加考证。
论中国古代的圭:玉研究之三
作者:周南泉  来源:故宫博物院院刊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玉器    《说文》  《周礼》  考古发掘  新发现  二里头文化  古籍  诸问题  土圭 
描述:圭是中国古代常见的器物之一,古籍中常有所载,出土和传世品中常有所见,古往今来有许多人研究它。但综观这些记载、实物和论著,人们对此物的许多问题,仍有不同的看法。更有一些问题,尚无人问津。笔者对圭之物颇感兴趣,现将有关圭的诸问题,试作如下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