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35)
报纸(39)
学位论文(3)
图书(2)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44)
地方文献 (19)
红色文化 (13)
宗教集要 (3)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4(29)
2013(14)
2012(15)
2007(17)
2005(5)
1999(9)
1998(6)
1994(7)
1989(2)
1986(5)
按来源分组
课外学习(1)
新晚报(1)
南京日报(1)
侨园(1)
华夏商务旅游指南(1)
包头日报(1)
书法报(1)
瞭望(1)
对联(民间对联故事)(1)
科技文萃(1)
红双喜的由来
作者:水丰 刘绍泉  来源:应用写作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欧阳修  政治家  文学家  思想家  听后  北宋  读后  员外  赶考 
描述:口对曰:"走马灯,灯
古人的“名”与“”趣谈
作者:陈昌火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初二年级)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散文  扣合  多种多样  屈原  曾巩  合式  平原  南宋  概括  东晋 
描述:古人起名取字,方式多种多样,概括地说有以下几种。扣合式:名与扣合严密,共同表示一个深刻内容。例如屈原,其名平,原,扣合而为"平原"。北宋散文家曾巩,子固,扣合为"巩固"。
“国”说趣
作者:少成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说文解字注  同用  段玉裁  浑言  互训  析言  周礼  康熙字典  玉篇  简化字 
描述: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国:邦也。从囗从或。邑部曰:邦,国也。按,邦国互训,浑言之也;周礼注曰:大曰邦,小曰国,邦之所居亦曰国,析言之也。从囗,从或。戈部曰:或,邦也。古或国同用,邦封同用。古惑切。从囗从戈,以守一。一,地也。域,或又从土。于逼切。"
贴“囍”的由来
作者:向荣  来源:新语文学习(小学高年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囍”  由来  婚庆 
描述:如今,不论在城镇还是乡村,人们办喜事的时候,总爱在门窗上贴上大红的“囍”。这一习俗的由来,据传与宋代的王安石有关。
“囍”的由来
作者:暂无 来源:天天爱学习(三年级)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囍”的由来  王安石  对联  课外阅读 
描述:“囍”是贴在门窗上、房间内的喜庆用字,并逐渐成了布置婚礼的标志。说起这个字,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传说呢。
“囍”趣事
作者:苏密山  来源:财会月刊(会计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趣事  王安石  马灯  下联 
描述:宋朝大比之年,江西举子王安石上京赶考,途中路过马家镇。晚上他到镇上游玩。看到马员外门上挂着一盏走马灯,上面闪出“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的征联。如果谁能对出下联。并得到马员外认可者必有重赏。王安石站在灯下,绞尽脑汁,反复思考,但终未想出合适的下联,于是便带着这个问号赴京而去。
“间”怎么读
作者:嵇春明  来源:小学语文教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第四声  王安石  解释  三仄调  七言绝句  第一声  空间范围  间隔  格律诗  仄声 
描述:问:王安石的名诗《泊船瓜洲》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中的"间"究竟怎么读,一直存在着分歧。一种观点是把"间"读第四声,解释为"间隔、隔开"。另一种观点是把"间"读第一声,解释为"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
王安石和“囍”
作者:烟霞  来源:少年大世界:小学4-6年级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王安石和“囍”
王安石发明囍
作者:暂无 来源:满分阅读.初中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发明  发明  北宋时期  北宋时期  文学家  文学家  马灯  马灯 
描述: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年轻时上京赶考,路过马家镇时,看见马员外家门外的走马灯上写着这样一句上联:“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不禁拍手叫好,却因赶考,没有停留细想下联。
中国人的名与
作者:黎泽济  来源:月读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双轨制  王安石  维摩诘  男子  双名  名字  过去  称呼  王维  易经 
描述:石”。“甫”为男子美称,常用为的第二词,也通作“父”。过去初次见面的人问对方的,常说:“请教台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