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771)
报纸(984)
图书(181)
学位论文(173)
会议论文(4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931)
地方文献 (171)
宗教集要 (12)
地方风物 (9)
非遗保护 (9)
红色文化 (7)
文化溯源 (6)
才乡教育 (5)
按年份分组
2011(581)
2009(497)
2005(273)
2002(253)
1997(217)
1996(239)
1994(228)
1993(121)
1987(145)
1979(40)
按来源分组
中文自修(17)
博览群书(13)
佛教文化(8)
辽宁大学出版社(2)
中华书局(2)
中国医疗保险(2)
新语文学习(高中)(1)
今日中国出版社(1)
山西教育(初中版)(1)
统计教育(1)
论宋代政治文化的演进与荆公新学之命运
作者:刘成国  来源: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荆公新学  王安石  意识形态化 
描述:察,揭示出新学在历史上的多面相。南渡以后,荆公新学开始没落。但这也不是直线衰落的过程,而是与高宗、孝宗两朝的党争、政局密切相关。自“绍兴和议”至绍兴二十六年的短暂复兴后,及至孝宗淳熙后期,作为学术流派的新学方才消失。
试论宋神宗时期的州县省废
作者:马玉臣  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熙丰变法  省废州县  王安石 
描述:遇到的阻力不大,在元祐初大部分得以幸存。
以谜射谜三则
作者:杨树礼  来源:新智慧:财富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吉甫  谜语  苏东坡 
描述:一天,王安石让好友王吉甫猜谜:“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王吉甫以谜破谜,吟道:“东海有条鱼,无头亦无尾,抽出脊梁骨,便是你的谜。”[第一段]
“沈汤之争”的历史观照
作者:周秦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历史观照  戏曲研究  传奇  曲律  曲学  新声昆山腔  冯梦龙  原作 
描述:在该剧的创作、修改过程中,《牡丹亭》传奇已经通过特定的渠道在吴中传播并产生影响。江熙《扫轨闲谈》:
苏轼苏辙对荆公新学的批判
作者:王书华  来源: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苏辙  王安石  新学  蜀学 
描述:荆公新学与氏蜀学、二程洛学是北宋中期鼎足而立的三大学术派别。苏轼兄弟出于从指导思想上否定王安石变法、廓清蜀学的发展道路、与新学争夺儒家道统的正统地位的动机,对新学展开了学术批判,其批判集中在新学搞
年俗与爆竹
作者:曾祥委  来源: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爆竹  年俗  民族生活  王安石  风景线 
描述:年俗与爆竹
有感于吕希哲为官不靠关系
作者:刘福奎  来源:组织人事学研究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宋人  皇帝  记载  说书 
描述:上了“皇帝的老师”。[第一段]
沈季长夫妇生平及与王安石之交往关系考论
作者:汤江浩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簿沈君夫人元氏墓志铭》,见《曾巩集》卷四五)、王安礼所撰沈季长墓志铭(《故朝奉郎权发遣秀州军州兼管内劝农
[2005-11-21] 引王安石詩 喻中美關係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溫家寶會見布什時引用的詩句,來自北宋詩人王安石的《登飛來峰》七言絕句,全詩為「飛來峰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意指作者登塔遠望,意識到只要站得高,看得遠,任何艱難
[2005-05-27] 妙筆可言:茅盾詩讚王安石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茅盾先生是「五四」新文學運動主將之一。一九二○年曾接編《小說月報》。一九二一年與鄭振鐸、葉聖陶等發起組織「文學研究會」,倡導為人生的現實主義文學,並從事革命活動。大革命失敗後轉入地下,開始文學創作生涯。一九二八年前後創作《蝕》三部曲,揭示大革命時期一部分青年知識分子的心路歷程。一九三○年到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