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1056)
学位论文
(121)
报纸
(38)
会议论文
(33)
图书
(1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205)
才乡教育
(28)
地方文献
(18)
宗教集要
(10)
地方风物
(1)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09
(73)
2007
(54)
2005
(32)
2004
(41)
2003
(34)
2002
(48)
1996
(26)
1993
(16)
1992
(27)
1988
(36)
按来源分组
其它
(155)
江西社会科学
(29)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史)
(6)
社会科学战线
(4)
管子学刊
(3)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3)
山东社会科学
(1)
儒学与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
政治与法律
(1)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相关搜索词
儒学
荆公新学
王安石
圣人
前理解
礼顺人欲
现实社会
孔子
大同理想
科举制度
士大夫
陆九渊
李觏
《周礼》
道学
王阳明
周礼
儒家思想
备荒
基督教
农田水利
基督徒
吴与弼
化民
社会工作
儒学化
儒学思想
历史观
外王
首页
>
根据【检索词:儒学思想】搜索到相关结果
1263
条
作品的缺陷与评论的缺陷——读汤显祖的《牡丹亭》及其评论
作者:
朱恒夫
赵惠阳
来源: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缺陷
缺陷
思想
思想
误解
误解
情欲
情欲
描述:
生理方面的情欲。
"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谈杜甫的遣兴诗
作者:
熊七芳
来源: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甫
杜甫
"遣兴"诗
"遣兴"诗
内容
内容
思想
思想
艺术
艺术
描述:
然天成.通过以上方面的解读,我们能更好的理解杜甫这位伟大诗人高尚的仁爱
思想
和高超的作诗技巧.
“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谈杜甫的遣兴诗
作者:
熊七芳
来源:
井冈山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甫
杜甫
“遣兴”诗
“遣兴”诗
内容
内容
思想
思想
艺术
艺术
描述:
然天成。通过以上方面的解读,我们能更好的理解杜甫这位伟大诗人高尚的仁爱
思想
和高超的作诗技巧。
略论玄教门人朱思本的地图科学思想
作者:
盖建民
来源:
宗教学研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思本
朱思本
道教
道教
地图科学
地图科学
思想
思想
描述:
地图绘制思想方法上,继承了中国传统的计里画方
思想
,并巧妙地运用随地为图,乃合而为一的全国性地图绘制方法;在地图图例方面,首创简捷明了系统的几何符号标示法。
谢逸诗歌研究
作者:
赵翠荣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谢逸
诗歌
思想
风格
贡献
描述:
谢逸诗歌研究
汤显祖与袁宏道之尺牍比较研究
作者:
肖咏芳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
袁宏道
尺牍比较
“真”
思想
描述:
牍的具体内容、表达方式和风格上呈现出了巨大不同,这些不同点代表了当时文坛对“真”的追求所具有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对汤显祖与袁宏道二者尺牍的比较不仅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汤显祖和袁宏道
思想
的发展变化提供
吕南公研究
作者:
于飞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吕南公
年谱
生平
思想
文学作品
描述:
石、曾巩、李觏等对于吕南公性格塑造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吕南公在文学理论上有精辟的见解和造诣,提出“言以道为主,而文以言为主”的“文道”观,强调“文不可以不工”,虽然是以儒家的
思想
伦理为基础,但对于道持
史苑学步忆恩师:缅怀我的导师黄永年先生
作者:
郭天祥
来源:
唐都学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永年
风范
思想
情怀
缅怀
描述:
后学对前辈学人的深切缅怀和崇敬之情。
颇具特色的陆象山道德人格教育观
作者:
修淦川
来源:
抚州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象山
道德
人格教育
儒学
教育
思想
南宋
人生观
描述:
颇具特色的陆象山道德人格教育观
北宋儒学道论研究: 以范仲淹、欧阳修、卲雍、王安石为探讨对象
作者:
林素芬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儒学
道论
范仲淹
欧阳修
卲雍
王安石
描述:
時趨進。這也是這個時期論道風氣盛行的最直接原因。第二、儒學之內對「道」的詮釋,可謂議論紛紛,絲毫沒有定於一尊的意思。即使是王安石《三經新義》頒行,作為舉業準式,異「道」之論仍然不絕。第三,值得留意的是,他們都在當時所謂「傳道」說的系統之外。他們不一定反對「傳道」說,但是他們並未附和。這便顯示他們對「道」都有相當獨立的見解。第四,對應於理學而言,透過本論文的研究,可以瞭解在理學形成之前或正在形成的過程中,北宋儒學界曾經有過一個論道熱烈的時期,出現非常豐富的道論,其中有的成為理學茁壯的養分,有的是刺激理學成長的學說。可見,理學中大部分的課題,都不是突然出現的。第五,此時期道論的四種類型,在理學形成、並成為儒學主流之後,逐漸只剩下第二種類型「天道與人道是本質的一貫」最盛,其他類型中的道論,或為理學所吸收,或逐漸沈寂。
首页
上一页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