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512)
报纸(760)
学位论文(179)
图书(146)
会议论文(4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442)
地方文献 (147)
非遗保护 (16)
宗教集要 (15)
文化溯源 (6)
地方风物 (5)
红色文化 (5)
才乡教育 (3)
按年份分组
2014(434)
2012(533)
2011(543)
2010(529)
2009(478)
2006(346)
2005(262)
1999(208)
1996(232)
1979(36)
按来源分组
其它(246)
文教资料(16)
长寿(10)
中华书局(2)
共产党员:下半月(1)
希望月报(1)
中国医疗保险(1)
中华活页文选:小学版(1)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1)
领导科学论坛(1)
从钱钟书评点王安石诗歌“袭故”的得与失
作者:郭艳丽  来源: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唐宋八大家  王安石  袭故  钱钟书  诗歌评点  “以才学为诗”  点铁成金 
描述:袭故”之作存在优劣之分。如何评价他的“袭故”之举及其作品的优劣,不仅影响我们对宋诗的认识与理解,在当下也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
从钟山系列诗王安石人生价值体系的调整
作者:严铭  来源:文艺评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生价值取向  价值体系  王安石  诗人  调整  钟山  中国文学史  政治家 
描述:晰看到他努力整合、调整人生价值体系的心路。王安石的这种调整主要体现在
王安石诗词用韵研究
作者:罗德真  来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用韵研究  全浊上声字  语音系统  实际语音  韵部  通押  诗词用韵  广韵  韵段  江西词人 
描述:家叶梦得所说:“王荆公晚年诗律尤精严,造语用字,间不容发”,王安石的文集在海内外存有多种版
东坡悔续菊花诗
作者:暂无 来源:小学教学研究:新小读者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东坡  诗词  菊花  王安石 
描述:苏东坡与王安石私交甚笃.经常在一起切磋诗词。有一次.苏东坡去王安石家拜访。恰逢王安石不在家.苏东坡见书桌上有一首未完成的诗,只有两句:“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元日
作者:暂无 来源:少儿画王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元日》  古代文学  诗词  王安石 
描述: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人们喝着暖暖的屠苏酒,感觉春天已经来了。新的一年天刚亮,家家户户就取下了旧桃符,换上了新桃符。
吕洞宾诗词考——吕洞宾著作考略之三
作者:马晓宏  来源:中国道教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吕洞宾  诗词  陈先生  纯阳  终南山  胡应麟  成集  诗话  海龟  传说 
描述: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从》玉壶遐览三云:“考吕之显迹五代,见于杂说者,其句有饮海龟儿人不识、烧山符子鬼难看’见于诗话者,其句有‘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里煮山川’似是本诗。而‘朝游北海暮苍梧’亦可信者,然皆五代小说所载也。”“饮海龟儿人
从来佳茗似佳人——谈谈苏轼的咏茶诗词
作者:周树斌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诗词  王安石变法  劳动人民  文学史  豪放派  艺术风格  社会底层  四川省  茶叶 
描述:缪宛转之度,开一代豪放派之宗,被后世称为可“雄视百代”之作。在政治上,由于他先是主张革除弊政,继而反对王安石变法,终又非议旧党的某些措施,因而受到新、旧两党的夹攻,屡遭贬谪,仕途多舛。正是
从剧本改编“青春版《牡丹亭》”的艺术个性
作者:李娜  来源:华文文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  剧本改编  剧本改编  艺术个性  艺术个性 
描述:本文从剧本改编的层面探析了青春版《牡丹亭》的艺术性。
以情反理 追求个性解放——从《牡丹亭》汤显祖的“至情”论
作者:韩彬  来源:考试周刊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至情  至情  《牡丹亭》  《牡丹亭》  个性解放  个性解放 
描述:“情”是汤显祖文学思想的核心,而“至情”是其所追求的有情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贯穿于汤显祖整个艺术世界的灵魂。《牡丹亭》是汤显祖“至情”论的最好演绎,其贯通于生死虚实之间的“至情”呼唤着精神的自由和个性
宋代南丰曾氏家族第五代诗词创作叙论:以曾悖与曾协为代表
作者:吕肖奂  来源: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氏家族第五代  曾氏家族第五代  曾悖  曾悖  曾协  曾协  曾晦之  曾晦之  曾思  曾思  诗词  诗词 
描述:协仕途与声名不及曾悖,但现存诗词最多,其诗学苏轼、陈与义而有所变化,词有陈与义的疏爽洒脱。曾悖与曾协代表曾氏家族诗词的两种不太相同的风格取向,曾晦之、曾思的诗作接近曾悼。接近江西诗派仍是曾氏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