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舒同与长征——鲜为人知的经历
-
作者:李安葆 来源:党史纵横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书法家 攻占腊子口 红军长征 中央红军 中央革命根据地 政治宣传工作 书法艺术 红一军团 独特的艺术风格 民主主义革命
-
描述:早就参加了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然而,他的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却鲜为人知.舒同,江西东乡县人.1926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东乡县委书记.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下令通缉他,他被迫离乡背井,化装去武汉、上海,录找党的组织.当时白色恐怖异常严重,党组织均已隐蔽转移,他未能与党组织取得联系,决定回南昌继续寻找,反映了他对党和革命的坚贞不渝.但是,他身上带的钱已经用完,不得不靠卖字筹款,以度过艰难的岁月.1930年11月,他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在红军中工作.先后担任红四军政治部
-
《舒同与毛泽东》读后所思考的若干党史问题
-
作者:赵国秀 来源:四川党史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毛泽东 毛泽东诗词 党史问题 读后 书法家 新华书店 专案组 毛主席诗词 漳州战役 崇高风格
-
描述:《舒同与毛泽东》读后所思考的若干党史问题
-
舒同作品 真伪难辨 艺术圣殿雾里看花
-
作者:李远方 来源:中国防伪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书法作品 中国书法 书法艺术 杂志社 真伪问题 法院 遗作 伪作 书法家 证言
-
描述:当今的书画市场已赝品泛滥成灾。此话一点也不为过,但究竟泛滥到什么程度,大多数人心中没底。读罢此文,您或许能长点“见识”,在中国的艺术圣殿美术馆,著名书法家的作品公开展出之后,方方面面烽烟顿起
-
毛泽东与舒同的诗书交往
-
作者:成国银 来源:党史纵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毛泽东 刘惠民 延安 军区 毛泽东诗词 毛主席诗词 书法家 一枝笔 书记 旬邑县
-
描述:舒同,作为书法家,他的名字与广为流传的“舒体”连在一起:作为职业革命家,他的书法则与中国革命紧密相连。谙通书法去与诗词的毛泽东,将舒同视为书友,常与舒同谈诗论书。他们的诗书交往,不仅反映出两个革命家
-
舒同:内定的“中共台湾省第一任书记”
-
作者:纪硕鸣 来源:党的建设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毛泽东 国民党 中共 共产党员 书法家 台湾岛 副书记 台湾省 党内 华东
-
描述:写一手舒体字,被毛泽东称为“马背书法家”,并有“党内一支笔”之称的舒同,词章功力人见人赞,党内许多重要文章、文件都出自他的手。但鲜有人知,
-
千秋翰墨—舒同
-
作者:舒安 来源:中国书画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书法家 浩然正气 中国书法 毛泽东 革命 政治部主任 江西省 东乡县 书艺 颜体
-
描述:江西省东乡县的一个贫寒之家,幼聪颖好学,得父母及私塾先生钟爱而入私塾。读书刻苦,尤酷好书法。有削竹为笔,调泥为墨的佳话。少即因书榜书《如松柏茂》而以神童誉于乡里。现存一块当年他书写的《杖国延年》匾,从中可以看到其颜筋柳骨的功底,气貌昂扬,且已蕴有厚重丰盈、雄劲灵动的特征了。
-
翰墨宗师 中华英杰——为舒同九秩华诞而作
-
作者:叶尚志 来源:党史博采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毛泽东 书法家 政治部主任 中央苏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李大钊 国民党 宗师 “四人帮” 八路军总部
-
描述:我党我军人文荟萃,集聚了不少中华民族精英。但称得上书法大家的,恐怕除毛泽东外,要首推舒同了。早在江西苏区,舒同就曾被毛泽东誉为“马背书法家”、“党内一枝笔”。毛泽东还说过:“舒同是党内才子。”
-
我所认识的舒同
-
作者:李前 来源:文史博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特殊经历 省委书记 宿舍楼 师范学院 书法家 地下室 特殊环境 红卫兵 英语 山西
-
描述:学生,平时常与几名爱好书法的同学一块临摹舒同的字。两天后的一个下午,下着大雨,我们五六个
-
舒同的骨气
-
作者:活力 来源:党史天地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军事科学院 毛泽东 书法家 专案组 省委书记 文化大革命 战斗檄文 红军 副院长 解放后
-
描述:舒同一生钟情书法,寄情翰墨,被广大红军指战员誉为“马背书法家”。毛泽东也称他是“党内一支笔”、“红军书法家”。解放后,他先后任陕西省委书记、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等重要职务。在“文革”十年浩劫中,舒同
-
千秋翰墨一舒同——一代书法宗师舒同纪事
-
作者:马玉梅 来源:金秋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毛泽东 书法家 国民党 影响深远 政治家 宗师 中国革命史 中国历史 时代特色 共产党
-
描述:20世纪上半叶,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无数杰出人物。舒同便是这个时期成就杰出且影响深远的政治家、书法家。作为政治家,他曾经用文采、口才和一腔正义与日本、英国人交锋,成功策反国民党国民第四十六军、第九十六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