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牡丹亭》蓝本问题考辨
-
作者:向志柱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记 杜丽娘慕色还魂 牡丹亭 蓝本 宝文堂书目
-
描述:版时间。在版本依据上,现有资料尚无法确定《杜丽娘慕色还魂》和《杜丽娘记》的具体成书时间,它们都有成为蓝本的可能,但是文本内证却更支持《杜丽娘慕色还魂》受到《杜丽娘记》和《牡丹亭》的影响。
-
明清江南闺阁女性《牡丹亭》接受研究
-
作者:赵雅琴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闺阁女性 接受
-
描述:性别认同色彩,她们的评点与男性也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有着自己独特之处。而女性评点本的流传对《牡丹亭》在闺阁中的传播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试图以几位典型的闺阁女性为切入点,结合明清时期的社会思潮
-
从传统到“青春”:昆曲《牡丹亭》传播现象分析
-
作者:梅不寒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青春版 牡丹亭 传播
-
描述:世的《牡丹亭》,是如何从舞台走向大众媒体、从中国走向海外的。这一部分不仅探讨近现代《牡丹亭》舞台传播与媒体传播现象,亦论及并回顾了其海外跨文化传播历程,并引发关于“青春版《牡丹亭》现象”的初步思考
-
中西文化互观下的《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
-
作者:李欢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 罗密欧与朱丽叶 中西文化比较
-
描述:其共性文化特征。基于此,多年来学界就《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进行比较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从整体看,既往的同类课题研究大多着眼于从多个视角探讨杜丽娘与朱丽叶形象的异同及原因,但在中西文化背景下
-
《牡丹亭》两译本的文化分析:从目的论的角度
-
作者:熊灵燕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目的论 以充分为中心的评价标准 高度浓缩的语言
-
描述:采取的翻译方法和策略,以便创造出功能上充分的目的文本。在目的论中,目的文本好坏的评价标准不是等值而是充分发挥了译者想要译文发挥的作用。本文尝试从目的论的角度分析《牡丹亭》的文化翻译,看翻译目的在翻译行为中
-
《西厢记》与《牡丹亭》爱情描写差异之我见
-
作者:谢倩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牡丹亭 爱情描写
-
描述:《西厢记》和《牡丹亭》被誉为我国古典戏剧的双璧,它们突破了前人关于爱情婚姻的主题内涵,分别成功的塑造了崔莺莺和杜丽娘这两个艺术形象。本文分析了她们各具时代特点叛逆精神和个性特征之于爱情的差异,并探
-
论《画中人》与《牡丹亭》中“情”的异同
-
作者:刘爽 来源: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画中人 牡丹亭 情 异同
-
描述:通过对吴炳《画中人》和汤显祖《牡丹亭》在故事和思想层面的比较,说明二者表达“情”的过程中,相同之处在于都提倡人性的自由,希望打破封建的束缚。不同之处在于《画中人》表达的情细腻,委婉而曲折;《牡丹亭
-
在古典与现代之间―青春版昆曲《牡丹亭》的诠释
-
作者:邹红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青春 昆曲 白先勇
-
描述:在古典与现代之间―青春版昆曲《牡丹亭》的诠释
-
《牡丹亭》中有关爱情的语词赏析
-
作者:郭英 来源:安顺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爱情 语言词汇
-
描述:情的语言词汇进行了分析。
-
《牡丹亭》两个英译本的后殖民翻译理论解读
-
作者:罗进民 来源: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后殖民翻译理论 牡丹亭 英译本 对比
-
描述:活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