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368)
报纸(335)
图书(162)
学位论文(102)
会议论文(5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619)
地方文献 (309)
地方风物 (34)
红色文化 (17)
宗教集要 (17)
才乡教育 (16)
非遗保护 (9)
按年份分组
2014(258)
2013(137)
2011(218)
2010(189)
1999(42)
1998(53)
1982(32)
1960(13)
1904(3)
1887(3)
按来源分组
其它(241)
知识窗(2)
当代职校生(2)
中国酒(2)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
公民与法治(1)
人事天地:人才资讯(1)
三月三.故事王中王(1)
青春期健康(1)
长春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
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作者:张炜生  来源:文史月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敏于行  孔子  周礼  周王  太庙  先祖  考察  铜铸  台阶  封条 
描述:孔子一生,崇尚周礼。一次,他考察周王祭先祖的太庙时,看到台阶右侧立着一个铜铸的人,铜人的嘴上被贴了三道封条。孔子绕着这个铜人仔细查看,发现铜人背面刻着这么一行字——"古之慎言人也"。意思是说这是古代
常见古书的合称
作者:暂无 来源:天津政协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国演义  水浒传  文献通考  周礼  孟子  论语  礼记  合称  古书  公案 
描述:常见古书的合称
袁克文经部善本藏书题识(上)
作者:李红英  来源:文献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藏书目录  国家图书馆  铁琴铜剑楼  宝礼堂  著录  周礼  礼记正义  建国后  宋本书录  藏书家 
描述:"日溺书城,不复问人间岁月矣"。
趣说古代车马
作者:芮四保  来源:新高考(高一语数外)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赤峰地区  上图  古代  内蒙古  鬃毛  公元前  成语  身高  周礼  古诗文 
描述:一、成语说"车马"1.龙马精神:喻指健旺的精神,一直延用至今。据《周礼》记载:"马,八尺以上为龙,七尺以上为■,六尺以上为马。"看来只有那些身高体修者才有资格称为龙马。公元前3500年的红山(内蒙古
“自立自强”教学案例三则
作者:李永龙  来源: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自立自强  周礼  父母  学校  生活起居  教学案例  自立能力  事实证明  家长  望子成龙 
描述:虽然思维能跟上,但常因拿不稳笔而完成不了笔记,跟不
殷商隙矇与卜辞的诗体结构
作者:李振峰  来源:文艺评论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甲骨卜辞  诗体结构  礼乐文明  殷商王朝  殷商文化  殷商时代  周礼  礼乐文化  上古时代  占卜 
描述:吸纳,最终形成泽被后世的周代礼乐文明,这也从侧面间接证明了殷商礼乐文明的存在。
《论语》那些事儿(七)
作者:暂无 来源:读写天地(小学生)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论语》  春秋时期  孔子  子张  子贡  子夏  做事  周礼 
描述:听故事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子张与子夏相比.谁比较贤能?”孔子说:“子张做事有点过头,常常超过周礼的要求:而子夏做事有点不足,常常达不到周礼的要求。”子贡接着问:“子张能超过是不是更贤能
玉作六器 青圭礼东
作者:李彦君  来源:东方收藏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祭祀  考工  礼仪活动  东方  玉器  古文献  玉圭  朝觐  封建社会 
描述:礼玉,是古代用于朝觐、祭祀、聘用、馈赠等有关礼仪活动的玉器。在先秦古文献中多有记载,习称为"六瑞"、"六器",即璧、琮、圭、璋、璜、琥等。关于朝觐用玉,《周礼·春官·大宗伯》曰:"以玉作六瑞
“臣妾”本非“妾”
作者:暂无 来源:同学少年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臣妾  文学作品  历史题材  战国策  嫔妃  名词  周礼  书传  离散  皇帝 
描述:近年来,在许多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和文学作品中,皇帝的嫔妃与皇上说话时,自称为"臣妾"。其实,这样的说法是错误的。臣妾,作为名词,古称地位低贱者。《尚书传》:"役人贱者,男曰臣女曰妾。"《周礼
古建筑与阴阳五行及堪舆学说
作者:陈星  来源:长江文化论丛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堪舆学  古建筑  阴阳五行学说  长江文化  风水学说  中轴线  秦始皇  史记  城市设计  周礼 
描述:中国的古建筑,源远流长。从河姆渡木榫结构房屋开始,已有七千年以上的历史,可以说是一气呵成,血脉相承。中国的古建筑,历来以木骨架结构为主,又兼地处东亚大陆,气候复杂,不得不与飓风、沙暴、洪水、寒流作斗争,其中火患又是建筑毁灭的重大因素。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