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25)
报纸(23)
会议论文(10)
学位论文(3)
图书(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36)
地方风物 (22)
地方文献 (5)
宗教集要 (1)
按年份分组
2014(11)
2013(11)
2011(11)
2008(6)
2006(6)
2004(7)
1997(3)
1996(6)
1984(3)
1981(1)
按来源分组
其它(16)
中国中医药报(5)
中医杂志(3)
中医药临床杂志(2)
浙江中医杂志(2)
江西中医药杂志(2)
家庭医学杂志(1)
漓江出版社(1)
新青年(1)
山东中医杂志(1)
何劭《王弼传》“老庄”“所悟者多”辨正
作者:杨鉴生  来源:中国史研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弼  老庄  辨正  三国志  王应麟  “悟”  汤用彤 
描述:‘误’之讹。”
王烈教授治疗小儿用黄芩的经验
作者:孙丽平  来源:长春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烈  小儿  黄芩  经验 
描述:,理应疏风清热,而王老重用黄芩,与石膏、柴胡、菊花为伍治外热,与重楼共奏解毒清里之功。
从《妇人大全良方》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机与治疗
作者:黄艳辉 司徒仪  来源:河南中医杂志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妇人大全良方》  子宫内膜异位症  陈自明 
描述:《妇人大全良方》多处论及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似的病症,指出经期性生活、经期调摄不慎、生殖道畸形等是其发病的重要原因;寒凝血瘀是其基本机;活血化瘀法是其重要治疗大法,并创制了多个有效方剂。
《红炉点雪》中的却养生术
作者:武峰  来源:体育文化导刊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炉点雪》    痰火  龚居中  太医院  方论  养生术  治法  验方  处方 
描述:《红炉点雪》是明代太医院太医龚居中辑著的一本介绍虚损肺痨的症治专书。全书共四卷。一、二两卷是痰火病症的鉴别与治疗,包括治法并附录了处方。在每条之后都载有主方、捷方和验方。第三卷除了载列方论和症,还
刘绍武老师“三部六”说简介
作者:胡连玺  来源:辽宁中医杂志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部六  伤寒论  半表半里  太阳  少阳  当归四逆汤  对立统一  大承气汤  阳明  黄连阿胶汤 
描述: 《伤寒论》之辨证皆依对立统一法则,其理法方证具备,证候分类明晰,实为中医辨证法之精髓。绍师精究《伤寒论》60年,按位有表、半表半里及里三部,每部之各有阴阳二性,遂成六,而倡“三部六”说
刘绍武老师“三部六”证治简介
作者:胡连玺  来源:辽宁中医杂志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伤寒论  三部六  太阳  汗出  桂枝汤证  桂枝加芍药汤  治则  白虎加人参汤  主证  方药 
描述: 本刊今年第三期介绍“三部六”的源流、分证归类方法及六提纲证。现简单分述一下六目证及局部的辨证治疗。为了保持各的完整性,每之纲领证仍照录于下。关于所列各目证,以《伤寒论》方证为主。因篇幅
沈凤阁温学术思想撷萃
作者:马健  来源:中国医药学报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沈凤阁    传记  江苏 
描述:为纲、以八纲为用、以气血为辨的新设想。对于卫气营血证候实质的研究,提出了加强综合性、联系具体种、注重传变规律,及开展动物实验的研究思路。对温神昏的辨治,总结出辨虚实、气营、燥湿、邪之有形无形
浅析龚廷贤《万回春》辨证论治的特点
作者:李琳荣  来源: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龚廷贤  回春  辨证论治 
描述:龚廷贤(公元1522年~1619年),字子才,号云林,江西金溪人,出身于世医之家,悬壶六十余载,勤学博采,善取众长,不仅学验俱丰,精内、外、妇、儿各科,而且勤于著述。《万回春》是龚氏全部著述中影响
薄粘束梗菌引起的松树黑变根
作者:赵桂华 陈啸寅 谢春芹 吴玉柱  来源:林业实用技术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蠹虫  西黄松  松树    黑变  木质部  花旗松  针叶树  定殖  致病性 
描述:就能控制病害的发展。在薄粘束梗属(LeptographiumLagerb&Melin)中,有37个种能引起针叶树病害[1,2],其中薄粘束梗属的22个种与小蠹科(Scolytidae)一些小蠹虫有密切的关系。L·terrebrantis Barras and Perry和Verticicladiell
中医对於結核的一般認識及其处理方法
作者:方药中  来源:中医杂志 年份:195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医文献  患者  徐春甫  虚劳  慢性消耗性疾病  全身症状  病理生理  现代医学  对症治疗  男子 
描述: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者亦为劳”“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脉浮者,里虚也,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瞑兼衂,少腹满,此为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