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928)
报纸(2075)
学位论文(123)
图书(65)
会议论文(41)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3924)
历史名人 (1303)
才乡教育 (2)
宗教集要 (2)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4(575)
2009(449)
2008(491)
2006(187)
2005(155)
2002(60)
1999(77)
1997(46)
1983(36)
1982(37)
按来源分组
其它(226)
四川戏剧(25)
艺术百家(24)
南国红豆(16)
戏曲艺术(13)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6)
安徽新戏(4)
文学报(4)
兰州学刊(3)
剧坛(2)
那一天你要来——那拉寒川、陈道斌词
作者:王佑贵曲  来源:音乐生活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那一天你要来——那拉寒川、陈道斌词
《大雅·公刘》——《诗经》名物新证之四
作者:扬之水  来源:中国文化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经》  公刘  先周文化  历史语言研究所  新证  《周礼正义》  文化遗址  新石器时代晚期  周人  《周礼》 
描述:《大雅·公刘》──《诗经》名物新证之四扬之水周人的历史,差不多和夏人、商人一样悠远。只是在灭商之前,周人不过是两个王朝治下的一个部族,所以没有能够留下一部谱系清晰的成文史。後人的追述,或取传说
赋比兴本义——兼论赋体的发展
作者:张志岳  来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赋比兴  六诗  本义  赋体  诗歌体制  《周礼》  表现方法  《诗大序》  六义  郑玄 
描述:毛传》、《郑笺》和《孔疏》对“诗有六义”的解释,从而把它和《周礼》“六诗”之说说成一致,于实际则不相符合。这个问
浅谈《字》理论对《本草纲目》名物训诂的影响
作者:罗宝珍  来源: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字>  王安石  <本草纲目>  李时珍  名物训诂  影响 
描述:溯源<字>理论来源及其本质,阐述李时珍对<字>理论的借鉴与批判,认为对<字>不能全盘否定,其对汉字的起源、结构及发展认识有误,造成训诂原理本质性错误,但汉字中的确存在形义有直观联系的字.
关于王安石的《字》——驳“四人帮”喉舌所谓《字說》是王安
作者:何耿镛  来源: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论根据  基本内容  思想观点  荆公新学  法家思想  地主阶级  统治地位  训释  王安石变法  儒家思想 
描述:容。《字》写作始于治平年间(1064—1067),成书于元丰三年(1080),元丰五年(1082)进呈朝廷。《字》问世之后,风行一时,曾作为教材颁于学官,有司用来科学取士。在《字》的介绍、研究
沉醉重阳莫断肠——晏几道《阮郎归》
作者:泠风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故乡  况周颐  民族融合  晏殊  京城  民族文化  文化发展  辛弃疾  字长 
描述:宴饮重阳,佩紫簪黄,本是佳节佳景,却因主人公的悲凉情怀,而唱出了一曲断肠的清歌。刘过欲访朋友辛弃疾,却因故无法成行,遂填词解释缘由,于是,就有了相隔几百年的文人凑到一起合演的一场戏。花间尊前的词到了金代,受民族融合与文化发展的影响,起了一些变化。几首咏茶小词,便是民族文化交融的浪花。
落花微雨相思——吟晏几道《临江仙》
作者:泠风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李清照  落花  相思  微雨  贾宝玉  小山词  感悟  作品  琵琶 
描述:称解人之作。
古殳考究——兼及《文》中心词隐含机制阐释
作者:朱维德  来源: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隐含 
描述:
象山成圣与儒家革命精神——道德主体性的张扬
作者:苏洁  来源:重庆工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成圣论  革命精神  主体性 
描述:陆九渊"吾心即是宇宙"一说支撑着其整个心学体系,从道德修养而言这实质是高扬人的道德主体性,重视人之为人的价值取向,因而造就其"人皆可成圣贤"的成圣观,法圣人变为做圣人,这种气质变化促成儒家革命精神的个体转化,对后世具有重要影响。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黄松有 农民工原有土地承包权不变
作者:黄松有  来源:农家之友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土地承包经营权  最高人民法院  农村土地承包法  副院长  土地承包权  承包方  发包方  土地补偿费  黄松  农民工 
描述: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黄松有 农民工原有土地承包权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