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宋代文化的繁荣及其原因
作者:鲁尧贤  来源: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文化  欧阳修  《四库全书总目》  儒学  司马光  文化专制主义  中国古代史学  王安石  北宋  封建社会 
描述:宋代文化的繁荣及其原因鲁尧贤在历史研究中,人们往往把隋唐文化视为高峰,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觉。早在本世纪四十年代初期,陈寅恪先生指出:“华夏民族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①。陈氏是治隋唐史的大师,他说文化高峰出现在“赵宋之世”,显然是排除了他至...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作者:暂无 来源:紫金岁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马光  《通鉴》  《资治通鉴》  《通志》  编年体史书  王安石  三个阶段  《史记》  史学  举撮机要 
描述: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司马光,字君实,北宋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官至翰林学士兼侍学士、御史中丞等,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历史学家。他主编的《资治通鉴》,规模宏伟,成就空前,是中国古代编年体通史巨擘
坏了名节——古代公文写作趣闻杂谈
作者:眭达明  来源:秘书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公文写作  王若虚  王安石  司马光  变法派  舍人  杂谈  保守派  《续资治通鉴》  功德碑 
描述:时方推明绍述,尽黜元祐群臣,希皆密豫其议。自司马光,吕公著、大防,刘挚,苏轼、辙等数十人之制,皆希为之。词极其丑诋,至以“老奸擅国”之语阴斥宣仁,读者无不愤叹。一日,希草制罢,掷笔于地曰:“坏了名节矣。”
《念奴娇·赤壁怀古》简析
作者:马孝义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197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赤壁怀古  苏轼  司马光  宋神宗  知识分子  文化教育  王安石  翰林学士  青少年  旧党 
描述:,因此被外放到杭州、密州、徐州等处作地方官。后来又降职到黄州,闲住了多年。1086年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当权,起用他做翰林学士,这时又因不满司马光尽废新法,而遭到旧党排斥。1094年新党再度上台,对旧
欧阳修荐贤
作者:邵体忠  来源:教师博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司马光  宰相  大辩论  生父  王安石  尊崇  推荐  晚年  神宗 
描述: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晚年曾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神宗时,他上书推荐可为宰相者三人,而这三人都曾与他有过矛盾。第一人司马光。司马光在1065年的“议濮”事件中与欧阳修意见相左
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二)
作者:薛季文  来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杰出人物  戴震  程朱理学  唯心主义  龚自珍  王安石  司马光  韩愈  王夫之  “理” 
描述:力量,以防止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王安石从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的目的出发所提出的青苗、农田水利方田均税、免役、保
论北宋的体制之争
作者:胡安全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司马光  士大夫  宋朝  北宋中期  忧患意识  汉唐  文明体制  北方游牧民族  危机 
描述:一、汉唐帝国的危机与宋人的忧患意识纵观宋朝历史,我们可以感觉到从君臣到一般士大夫的强烈的忧患意识。这种意识根源于汉唐帝国的全面危机。这些危机主要有三点:一是贵族分立势力的猖獗;二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强盛;三是汉文化的衰落。它们使宋朝君臣士大夫产生了烦燥、忧虑、恐惧甚至没落的情绪。
北宋时期的传记文学
作者:韩兆琦  来源:云南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欧阳修  墓志铭  传记文学  北宋时期  苏轼  神道碑  司马光  范仲淹  庆历新政 
描述:的只有四篇。王安石写了墓志铭、墓表、神道碑等一百一十五篇,行状三篇,以“传”标题的一篇没有。南宋吕
论苏轼——纪念苏轼逝世八百五十年
作者:杨刚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五十年  王安石  宋太祖  北宋  论语  藩镇  苏轼  司马光  儒家  四川 
描述:灭国之祸,生伯武将权力大了会枪他的天下,于是崇文抑武。从赵普一句什么“以半部《论语》致太平”开始,宋
“东坡元丰”还是“东坡元祐”?
作者:潘景行  来源:中国钱币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北宋  物资市场  中国历代  王安石  货币  文学家  手书  司马光  仕途 
描述:,作为引玉之砖,请泉界专家与同好指正。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著名的文学家。他一生仕途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