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略论王安石苏轼友谊的基础:金陵之会的思考
-
作者:周本淳 来源:淮阴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公所排。二人素相善,明允作《辨奸》一篇密献安道,以荆公比王衍、卢杞,而不以示欧文忠。荆公后微闻之,因不
-
从豪放到旷达:浅析苏轼词风的变化
-
作者:蓝芳 来源:飞天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词 豪放词 中国文学史 乌台诗案 词作 人生态度 黄州时期 王安石 苏词 真正意义
-
描述:在中国文学史上,苏轼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开创了豪放一派,历来被看作是豪放词派的代言人。宋代以后,人们谈词,必提苏轼;若论苏词,必称豪放。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地品味一下苏轼的词,就会发现,在苏轼的三百多首词
-
“横看成岭侧成峰”:美国学者苏轼研究面面观
-
作者:唐凱琳 来源:宋代文化研究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研究 宋代文人 作品 佛教思想 思想史 士大夫 王安石 苏轼研究 西方 分析
-
描述:作品及影响也有颇多涉及。限于篇幅,本文着重论述传君劢、包弼德、管佩達、艾朗诺的最近十年的研
-
王安石和苏轼关于科举诗赋取士的争议及原因探究
-
作者:雷婷婷 张岩 来源: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 诗赋取士 争议 原因
-
描述:北宋时期,围绕科举是否采用诗赋取士的问题,以王安石为代表的贬诗赋人士和以苏轼为代表的褒诗赋人士都有自己鲜明的观点,争议的背后隐藏着他们各自的政治观点和个性特征.
-
访东甲潮州会馆张文荣、陈永禧、杨炳利、简才福、张城荣等口述
-
作者:暂无 来源:潮人拓殖柔佛原始资料汇编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訪東甲潮州會館,張文榮、陳永禧、楊炳利、簡才福、張城榮等人口述早期東甲潮人進行的經濟活動及其經濟發展狀況。同時講述了全馬獨一無二的“惠潮會館”以及東甲潮州會館之源起歷史。
-
双红堂藏《水漫金山寺》与旧抄本《水斗》人物形象辩析
-
作者:陈金霞 来源:戏剧之家(上半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水斗 水漫金山寺 人物形象
-
描述:本文将以双红堂所藏的《水漫金山寺》为底本,参考阿英先生整理的旧抄本《水斗》,通过分析许仙三次出场的情感变化和白娘子与法海三次战斗的形象转变来展现《水漫金山寺》文本对人物形象处理的细腻和完善,进而说明《水漫金山寺》在演变之中的进步和对该戏发展的作用,以引起对双藏本《水漫金山寺》的重视。
-
《南柯记》集唐诗的整理与注析:兼对《〈南柯记〉评注》相关注
-
作者:李小兰 黄建荣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南柯记》集唐诗的整理与注析:兼对《〈南柯记〉评注》相关注
-
《续资治通鉴长编》景德元年五月甲申日注文辩析
-
作者:许沛藻 来源: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注文 李焘 继迁 《续资治通鉴长编》 遗嘱 辩析 安抚使 附益 考辨 《隆平集》
-
描述:了该书重要的组成部分,历来为史家所注目。但流传至今,《长编》书中羼入了不少后人附益的内容,其附益部分,均以“注文”形式保留于现存的《长编》之中,因此,使用《长编》时,正确区分李焘原注与后人增益的注文,便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
陆九渊程文二题——析“取予两得”、“宽猛相济”两说
-
作者:杨安邦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陆九渊 程文 取予两得 宽猛相济 尚德不尚刑 德刑并举
-
描述:程文,显示出青年陆九渊经世致用的政治思想和以道德仁义的“本心”为特征的哲学思想,对于当今仍具有一定意义。
-
王谢子弟天然秀,岂是三家村中人:论晏几道词之华贵气象兼析其
-
作者:牟国煜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晏几道 晏几道 华贵 华贵 贵公子 贵公子 色彩 色彩 语言 语言 韵味 韵味 孤傲 孤傲 真淳 真淳
-
描述:象的发掘和论述。如果将晏殊词比作牡丹,那么晏几道词当可比作月季,虽不同于牡丹的雍容大气,其精致鲜妍处却过之,无愧“华贵”二字。同时对于其人的研究,仍然停留在表面的性格,尚未发掘其心态形成原因。事实上,个人心态的形成,其人生经历自然有着相当大的影响,而其出身背景同样是不可忽略的。本文拟从晏几道其词之华贵和其人之矜贵两方面,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细致地加以论证。在第一部分词之华贵气象中,从晏几道词之明艳鲜丽的色彩、精美绮丽的语言、高雅精致的韵味三方面展开,由表及里地阐述其华贵特征的具体表现。第二部分则主要论证晏几道贵公子心态的表现和形成原因。从其为人的痴傲和真淳入手,对于晏几道的心态及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将其置于历史的纵向比较中,分别与和他或是身世、或是性格、或是两者皆有相似之处的对象类比,试图更加深入地挖掘晏几道的心理形成和精神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