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957)
报纸(73)
学位论文(26)
图书(13)
会议论文(1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016)
地方文献 (33)
宗教集要 (15)
才乡教育 (7)
文化溯源 (3)
地方风物 (3)
红色文化 (2)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4(54)
2011(77)
2009(52)
2008(53)
2003(39)
2002(21)
2000(29)
1999(34)
1997(23)
1994(27)
按来源分组
文史知识(10)
艺术百家(3)
散文(海外版)(2)
戏剧之家(2)
戏剧艺术(1)
四川戏剧(1)
江海纵横(1)
兵团建设(1)
协商论坛(1)
陕西教育(1)
“片云头上黑,应是雨催”:论自然气象兴感与诗歌审美意境营造
作者:赵超  来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自然气象  自然气象  物感说  物感说  审美意境  审美意境 
描述:物感说"中的混沌一体,到唐宋时期"兴感说"中的条分缕析,可洞悉这种作用的历史发展轨迹;另一方面,人在诗歌创作中,主动运用自然气象的意境营造功能,形成了不少凝结历史传统和民族心理的审美意境
“细柳新蒲为谁缘”:清初禅门界一桩公案的考索
作者:杨旭辉  来源:中华文史论丛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蒲绿》  弘储继起  木陈道态  《布水台集》  僧诤 
描述:的分化,此诚时人诗中所谓“更叹空门襄,腥尘也易乾”。
词与的对接:论北宋词学尊体思想的发展流变
作者:许博  来源:文学评论丛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尊体史  尊词体  发展流变  北宋词  为词  苏轼  晏几道  词学理论  对接  词学思想 
描述:词学资料看,北宋的词
心学、理学、史学兼综之《》本义探寻-王应麟《诗经》学试析
作者:胡瀚平 阎耀棕  来源:国立彰化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经》  王应麟  三家  〈毛诗〉 
描述:一师」,是其先以呂学下达功夫为基础,进而持朱学格物以辨证,而终达於陸学之致一,显然据「下学而上达」为本而订定其为学之序,此为学之序亦忠实地反映於其《诗经》学上。谨案王应麟《诗经》学专着现存者有《
“细柳新蒲为谁绿”:清初禅门界一桩公案的考索
作者:杨旭辉  来源:中华文史论丛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蒲绿》  弘储继起  木陈道忞  《布水台集》   
描述:的分化,此誠時人詩中所謂"更嘆空門裏,腥塵也易乾"。
袁桷与元四大家交游考:袁桷与虞集
作者:封树芬  来源:文艺评论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四大家  虞集  墓志铭  元代  诗文唱和  翰林院  学士  卿大夫  京师  儒学 
描述:袁桷是元代中期文坛上一位重要的文人。元代大德、延祐间,袁桷与以虞集为代表的"元四大家"共事一朝,相互唱和,共同推动了元文坛"盛世之音"的到来。历来谈及元,一般均以"元四大家"为代表,其它诗人很
《毛诗正义》与王安石《义》:唐至北宋经书解释所展开的相关
作者:井泽耕一 李寅生  来源:诗经研究丛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毛诗正义    解释  诗经研究  儒教  唐太宗  孔子  孔颖达  北宋 
描述:我们在阅读《诗经》时,为了查阅解释的权威性,最常参考的是唐代的《毛诗正义》。《毛诗正义》作为"汉唐训诂学"的集大成,不仅在唐代,即使到了清代阮元也把它作为《重刊宋本十三经注疏》之一而使之广泛地流传了起来。
清人潘克溥的《诗经说铃》:一部淹没在《诗经》学海洋中的“
作者:张鹏飞  来源:诗经研究丛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经研究      孔子  文王  清人  三百  王应麟  择善而从   
描述:世;采后别之以"周"、"召"是孔子时代编者别以邦域也(文王
周礼兴衰影响下情爱婚恋的多重变奏:谈《诗经·国风》的婚恋
作者:张进科  来源:诗经研究丛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婚恋  爱情婚姻  周礼  诗经研究  女子  情爱  国风  诗歌  精神取向  礼乐文化 
描述:《诗经》中的《国风》大部分是来自民间的吟唱,它们以其生动活泼的内容和形式,成为那个遥远的时代先民们心灵倾诉和苦乐表白的载体。在《国风》160首诗歌中,爱情婚姻占了绝大多数篇幅,不同地域的民间歌手
“杖策窥园曰数巡”:谈王安石与司马光的两首
作者:闻众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董仲舒  司马光  王安石  官僚地主  儒术独尊  统治地位  北宋  春秋  汉朝  书堂 
描述:家始消伏。司马光在这里对董仲舒着实吹捧了一番,说董仲舒关在家里面壁穷经,用孔孟“圣言”塞饱了肚子,结果“发策登汉庭”,就使得百家消匿,儒术独尊,占据了统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