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077)
学位论文(122)
报纸(52)
会议论文(35)
图书(1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215)
地方文献 (45)
才乡教育 (26)
宗教集要 (10)
地方风物 (4)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2(80)
2011(75)
2010(72)
2009(77)
2008(75)
2007(51)
2002(45)
1998(33)
1986(35)
1985(27)
按来源分组
其它(157)
殷都学刊(3)
语文学刊(3)
中国证券报(2)
哈尔滨学院学报(2)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1)
科学经济社会(1)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1)
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1)
青海师专学报(1)
浪漫主义戏剧美学的余波:金圣叹的戏剧美学思想
作者:姚文放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剧美学思想  金圣叹  浪漫主义  《西厢记》  儒家学说  古典主义  汤显祖  王骥德  明中叶  哲学 
描述:大无畏的理论勇气;在哲学上他以佛、禅、道诠儒,有意识地修正和改造儒家学说,他继承王学特
王安石的“元气不动”与“道立于两”思想浅议
作者:李之鉴  来源:平原大学学报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王安石的“元气不动”与“道立于两”思想浅议
促产增收均平赋税:谈王安石的治税思想
作者:李文胜  来源:广东税务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治税思想  赋税制度  北宋  财政史 
描述:促产增收均平赋税:谈王安石的治税思想
“青苗”“免役”辨正:王安石司马光财政思想举隅
作者:张扶直  来源:现代财经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苗法  常平仓法  免役法  差役法 
描述:本原而徐取之”的财政思想。变法的目的在于富国强兵,更化则侧重于与民休息。二者都是跳跃性的历史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历史发展的进程。
论荆公新学的思想特质、历史地位及其与理学之关系
作者:范立舟 徐志刚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宋辽金元史)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荆公新学  儒家学说  易学  理学 
描述:荆公新学以接续孔孟之道为己任,以内圣外王为基本框架,其学术特征以道德性命之义理为主旨而展开。王安石之易学思想,内圣与外王并重,强调盛德大业之完成。从思想史角度审视,荆公新学是第一个成功地全面取代汉唐
科学思想应是思想史的基础——关于思想史研究的若干思考
作者:邢兆良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科学技术哲学)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科学思想  思想史  研究 
描述:本文提出 ,应以科学思想为基础重新构造思想史的逻辑框架 ,因为科学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它涉及人和自然、人和人相互关系的最基本的问题 ,科学是文化的基础 ,所以科学思想应是社会思想体系构架的基础 ,应是思想史的基础。
日本新的“屈原否定论”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思想根源初探
作者:赵逵夫  来源: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屈原否定论”  《离骚》  思想根源  历史背景  《资治通鉴》  日本文化  司马光  《楚辞》  《中国古代文学》  王安石 
描述:的否定论的始作俑者。日本新的“屈原否定论”的提出,还有两个原因:一是以往我国国内关于屈原的研究尚欠深入,二是屈原作品读起来语言方面障碍较大。而在日本广泛流传的汉诗都是明白易晓的作品,很多人不知道屈原。京都诗仙堂供有36位中国古代诗人,第一位就是苏武,而不是屈原。这也就形成了日本一些对中国先秦文学了解较少的学者的心理定势。至于司马光何以在《资治通鉴》中没有写到屈原,相当程度上是司马光作为一个保守派人物自我保护的心理反映。
明清思想启蒙的两难抉择——以汤显祖为研究个案
作者:邹元江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思想启蒙  两难抉择  汤显祖 
描述:艰难的 ,启蒙思想的意识也是在自觉与不自觉之间的 ,我们不能超越历史而拔高启蒙时代的人物
科学思想应是思想史的基础--关于思想史研究的若干思考
作者:邢兆良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科学思想  思想史  研究 
描述:本文提出,应以科学思想为基础重新构造思想史的逻辑框架,因为科学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涉及人和自然、人和人相互关系的最基本的问题,科学是文化的基础,所以科学思想应是社会思想体系构架的基础,应是思想史的基础.
报纸应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学习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的体会
作者:余忠华 张玺乾  来源:宜宾学院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报纸应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学习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