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等奇书《金瓶梅》
-
作者:宁望珵 来源:长寿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金瓶梅》 《红楼梦》 《南柯记》 笑笑生 西门庆 冯梦龙 汤显祖 《石头记》 现代作家 脂砚斋
-
描述:“《金瓶梅》是《红楼梦》之祖,没有《金瓶梅》就写不出《红楼梦》来。”如此说来,不知会不会有一天“金学”盖过“红学”?·
-
中国文人的别号、斋号与主体意识
-
作者:赵佳聪 来源:云南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主体意识 别号 欧阳修 中国文人 陶渊明 红楼梦 冯梦龙 知识分子 居士 汤显祖
-
描述: 文人的别号、斋号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文明的产物,是数千年文化的结晶。研究这种似乎不起眼的文化形式,却可以探索到历代知识阶层(“士”)心灵运动的轨迹。别号、斋号中,蕴含着主体的社会意识道德观念、人格追求和审美意识。这是一个以小见大、颇有意味的研究课题。
-
明清戏剧流派的划分
-
作者:俞为民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清戏曲 戏曲史 戏曲流派 戏剧流派 汤显祖 临川派 封建礼教 思想倾向 王骥德 冯梦龙
-
描述:明代初年至清代中叶,是我国古典戏曲史上以传奇为主的发展时期,在这三百多年的时间里,曲坛上名家辈出,杰作如林,并且涌现出了一些具有不同风格的戏曲流派。不过对明清戏曲流派的划分和命名,这还是近
-
再考《京本通俗小说》——兼与苏兴同志商榷
-
作者:聂恩彦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通俗小说 话本小说 王安石变法 宋人话本 再考 冯梦龙 作品 古典小说 探考 社会科学
-
描述:于这两篇话
-
也谈《京本通俗小说》——敬质聂恩彦同志
-
作者:张志合 来源: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通俗小说 王安石变法 缪荃孙 话本小说 宋代话本 拟话本 真伪问题 社会科学 冯梦龙 宋人话本
-
描述:些想法写出来请聂恩彦同志指教。有关《京本通俗小说》的真伪问题,马幼垣、马泰来二位先生在《清华学报》新五卷第一期上就已提出,认为《京本通
-
谈《情史类略》中的“情”论
-
作者:孙俊志 来源:宜宾学院学报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冯梦龙 程朱理学 汤显祖 美学思想 情至 情真 文学创作 文学作品 基本核 情感表现
-
描述:“言情”是冯梦龙美学思想的基本核心。在其众多的著述中,对于“情”有很多论述,《情史类略》即是比较集中全面地反映冯氏关于“情”的认识的一部专著。《情史类略》一名《情史》或《情天宝鉴》,系冯梦龙采摘古今
-
从凌初的《谭曲杂札》看明代曲坛的“沈、汤之争”
-
作者:徐定宝 来源:浙江学刊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戏曲发展 王骥德 戏曲创作 《南九宫十三调曲谱》 价值取向 冯梦龙 《牡丹亭》 价值定位 戏曲家
-
描述:从凌初的《谭曲杂札》看明代曲坛的“沈、汤之争”徐定宝凌初的《谭曲杂札》从自身的审美立场出发,既揄扬了汤显祖、沈二氏对于戏曲发展的贡献,又批评了各自存在的欠缺,对二人在戏曲价值取向上的分歧,则表示出“合之双美”的心理蕲向,为我们重新观照晚明曲坛的...
-
王骥德及其影响下的晚明剧论
-
作者:谢柏梁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骥德 戏剧形态 晚明 汤显祖 戏剧创作 戏剧本体论 潘之恒 冯梦龙 戏曲 传播论
-
描述:当与松
-
王骥德与吴江派
-
作者:徐扶明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197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骥德 吴江派 汤显祖 戏曲创作 明代戏曲 戏曲家 冯梦龙 曲律 戏曲语言 中国戏曲
-
描述:”。接着点出沈璟的传人,有吕天成、叶宪祖、王骐德、冯梦龙、范文若、卜世臣、沈自晋,共八人,算是主要成员。我们知道,沈自晋是沈璟的族侄。那末,他把当时这些戏曲家,都列为吴江派的主要成员,是否出于
-
谈《牡丹亭》的改编问题
-
作者:夏写时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改编本 杜丽娘 冯梦龙 作品 爱情故事 柳梦梅 万历年间 钱谦益
-
描述:一、汤显祖写了一个什么样的剧本研究《牡丹亭》的改编,不能不从简略地探讨一下《牡丹亭》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开始。《牡丹亭》是一部爱情剧,今天几乎已成定论。论断的根据是作品的基本情节。自《牡丹亭》问世后,许多评论家正是这样评论《牡丹亭》的,今天的观点有与它一脉相承处。使用的语言不同,对意义的估计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