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195)
报纸(66)
学位论文(50)
图书(40)
会议论文(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303)
地方文献 (30)
宗教集要 (11)
非遗保护 (3)
红色文化 (3)
地方风物 (3)
才乡教育 (2)
文化溯源 (2)
按年份分组
2014(70)
2013(63)
2012(85)
2011(68)
2010(70)
2007(61)
2006(32)
2005(37)
2000(20)
1985(23)
按来源分组
百花文艺出版社(4)
学苑教育(3)
社区(2)
观察与思考(2)
中学历史教学(2)
四川文学(1)
上海土地(1)
喜剧世界(下半月)(1)
杉乡文学(1)
长安(1)
曾南丰诗略探
作者:熊大权  来源:江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欧阳修  北宋  庆历新政  哲学社会科学版  山东济南  南丰  诗歌创作  京师  典故 
描述:作,也仅只论述其文,不
曾巩治齐与王安石变法
作者:荣宪宾  来源:东岳论丛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曾巩  熙宁  改革运动  青苗法  散文创作  唐宋八大家  兴修水利  北宋  保甲法 
描述: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自求补外,到地方任职的。在他任职地方期间,北宋社会发生了曾引起巨大反响的改革运动——王安石变法。而
也谈王安石的《明妃曲》
作者:高洪奎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周本淳  汉元帝  匈奴列传  北宋  黄金  欧阳修  王昭君  胡人  古代诗歌 
描述: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用意是好的。但是,却有凭空拔高之嫌,特提出来进行商讨。现在先看王安石《明妃曲》原诗:
王安石开边湖南“蛮”地述论
作者:张雄  来源:民族研究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反变法派  民族地区  司马光  范祖禹  熙宁  北宋  神宗  王韶  梅山蛮 
描述:其二是章惇“开边湖南”。“开边湖南”,是指王安石派遣章惇等人对今湖南西南、西北民族地区的经略。这一举动,
略论宋代的明经科
作者:何忠礼  来源: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经  进士科  诗赋  诸科  宋代  经义  经术  王安石  改革科举制度  北宋 
描述:约自西汉武帝始。在两汉历魏晋、南北朝到隋代的七百余年间,明经一直与秀孝齐名,是重要的荐举名目,得举者甚众,成为士人跻身仕途的主要途径之一。
略论曾公亮
作者:史爱君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积贫积弱  曾公亮  北宋  公元  社会危机  军事策略  保守派  王安石  武经总要  政治家 
描述:辍朝三日,赠太师、中书令,谥曰‘宣靖’,配享英宗庙廷”。宋神宗曾赞扬他说:“公亮谨畏周密,内外无间言,受遗辅政,有始有卒,可
近十年来宋史研究概述
作者:强胜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史研究  学刊  王安石变法  中州  斧声烛影  近十年  司马光  北宋  先南后北  科举制度 
描述: 长期以来,人们对宋代历史地位的评价颇为低沉,或言其时封建社会已进入没落时期,或言宋朝是一个衰落、屈辱、腐败的朝廷,这种评价多缘于政治的、军事的估价,而忽视了经济的、文化的多种因素的考察,故不免
谈词话
作者:宛敏灏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词话丛编  宋诗话  欧阳修  词学史  李清照  词源  王安石  评论  论词  北宋 
描述:》亦称北宋诗话惟欧阳、司马光及(刘)放三家为最古,并指出“刘攽《中山诗话》、欧阳修《六一诗话》又体兼说部”为诗文评五例之一而次于《文心雕龙》、《诗品》等之后。对于词则《词曲部》立《词话之属》一目
宋代改革中的失误
作者:顾全芳  来源:东岳论丛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庆历新政  王安石变法  内在原因  宋神宗  宋仁宗  官僚队伍  欧阳修  北宋  官僚体制  青苗法 
描述:通病.皇帝及改革者们,总以为号令一出,举国上下便会闻风而动,天下便面目一新.从宋代的庆历新政,到近代的戊戌
苏辙前期的革新思想
作者:李俊清  来源:晋阳学刊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革新思想  王安石变法  改革思想  北宋  政治斗争  政治活动  官僚队伍  三司  中央机构  科举取士 
描述: 苏辙是北宋政治舞台上十分重要的人物之一,特别是在元祐时期激烈的政治斗争中,他的活动对当时政局变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关于他在这一时期的政治成就,近年来已有学者撰文论及。本文试对其早期改革思想进行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