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143)
期刊文章(1049)
图书(45)
学位论文(41)
会议论文(10)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194)
地方文献 (63)
地方风物 (10)
红色文化 (6)
才乡教育 (6)
宗教集要 (5)
文化溯源 (3)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4(319)
2012(201)
2011(267)
2010(219)
2007(64)
2003(38)
2001(45)
1988(15)
1936(4)
1929(10)
按来源分组
司法公报(23)
东南快报(4)
音响改装技术(3)
国文学志(2)
实用护理杂志(1)
中国招标(1)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1)
國文學誌(1)
卫星与网络(1)
消费(1)
王维友情诗的“遥想”写法——从《送元使安西》说起
作者:王志清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维  送别诗  安西  唐诗  写法  黄生  胡应麟  王士祯  一般性  思路 
描述:王维的《送元使安西》诗,是唐诗中第一等的名篇。此诗为当时的梨园乐工广为传唱,纳入乐府三叠而成为阳关曲,被后人誉为唐诗的压卷之作(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黄生《增订唐诗摘抄》卷四、王士祯
铁色百合绽津门:记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铁建十六局集团公司
作者:邓昆伦 王立武  来源:神州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总工程师  天津地铁  盾构机  百合  国铁  技术  硬骨头  建筑业  业主  面临危机 
描述:在男儿驰骋的建筑业,她巾帼不让须眉,从测量工到技术负责人再到总工程师,用她一生最美的青春年华,书写了一段段传奇。在工程面临危机时,她挺身而出,同时担任四个标段的总工程师,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把天津地铁最难啃的"硬骨头"工程拿了下来。
中国词学学的奠基人:民国四大词人之三:龙榆生(
作者:施议对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汪精卫  朱祖  国民政府  词学  夏承焘  民国  南京  汪伪政权  立法委员  王安石 
描述:)斜阳烟柳,惆怅凭栏A君:正如你在上文所说,龙榆生毕生功业的成与败,除了能"忍"或不能"忍"以外,幕前的三位男人——朱祖、汪精卫和毛泽东,其影
)悼念刘斐云诗六首(慰李浩诗一首)
作者:暂无 来源:环城侨刊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悼念刘斐云诗六首(慰李浩诗一首)
总后勤部王谦副部长在全军部队卫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九
作者:暂无 来源: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的重要指示,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
山三妇合评牡丹亭
作者:汤显祖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牡丹亭  文学评论 
描述:山三妇合评牡丹亭
山三妇合评本牡丹亭》评点研究
作者:李芸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山三妇合评本牡丹亭》  评点  研究 
描述:了进一步的解读。本文分为三章,第一章从版本入手,胪列收集到的《山三妇合评牡丹亭》六个版本的概况,列表比较了梦园本和清芬阁本的差异之处,找出其共同的原本康熙三十三年的梦园本,并分析其存在差异的原因
山三妇评点《牡丹亭》研究
作者:谢超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山三妇  《牡丹亭》  批评研究 
描述:归纳和总结,围绕《山三妇合评<牡丹亭>》展开,共分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论述本论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现状和创新点;第一章着重介绍清康熙年间著名的戏曲评论家山及先后与山约为
山三妇论《牡丹亭》戏曲特色浅谈
作者:谢超  来源: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山三妇  山三妇  《牡丹亭》  《牡丹亭》  戏曲特色  戏曲特色 
描述:山三妇在对《牡丹亭》的评点中,就《牡丹亭》中关目的设置、角色的演绎、舞台的安排、砌末的使用等戏曲特色的评价和讨论,反映出三妇评点《牡丹亭》的戏曲评论水平。
山三妇合评《牡丹亭》之文化考察
作者:张筱梅  来源: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山三妇  山三妇  合评  合评  《牡丹亭》  《牡丹亭》  唱和式评点  唱和式评点  理想婚姻  理想婚姻  传播意识  传播意识 
描述:实以及评语表现出的不同的性格特点都表明,这部评点是山与其妻子们共同完成的,有夫妻"唱和"式创作的特点。其二是明清时期文化人的理想婚姻以及文学对夫妻关系的表现。随着明清社会新思潮的发展,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