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535)
报纸(824)
图书(46)
学位论文(40)
会议论文(19)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252)
地方文献 (163)
地方风物 (13)
宗教集要 (11)
非遗保护 (10)
才乡教育 (7)
红色文化 (7)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3(161)
2012(215)
2011(228)
2010(165)
2009(177)
2008(127)
2007(123)
2006(88)
1995(40)
1937(5)
按来源分组
群文天地(21)
人民日报海外版(7)
农家顾问(4)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1)
中学教学参考(1)
安徽市场报(1)
看历史(1)
山野(1)
金融队伍建设(1)
沈阳出版社(1)
9只“黄鹤”拥抱新武汉站
作者:暂无 来源:潇湘晨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11月11日,武汉新客运站,站场主楼屋顶结构为9片波浪形重檐,如九只黄鹤比翼齐飞,中间波浪形“黄鹤”跨度最大。图/记者陈勇 本报记者颜宇东 武汉报道 “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湖南、湖北
黄鹤少侠诗为剑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石化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石连友 读过几本武打书,那上面的侠,都是仗剑于手,路见不平一声吼,打抱不平的莽汉。后来,读了李白的传记,才知道侠可以亦剑亦诗,诗剑互补。最近,第三遍读完王亮诗集《江南草青》,忽然产生感觉,随着时代变迁,不用剑,仅有诗,照样可以称侠。 《江南草青》集诗112首,有旧体诗,也有白话诗,有历史题材的,
千古名楼说黄鹤
作者:杨雅茹  来源:小学生作文辅导(今天写什么习作素材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千古名楼说黄鹤  小学  作文  杨雅茹 
描述:一座楼阁身披黄纱,在雾中若隐若现,我来到位于长江之滨的黄鹤楼前。静静凝视这古朴典雅的黄鹤楼,虽然历经岁月洗礼,可它的美丽丝毫没有褪色。我的心也从繁华喧闹的城市中走出,回归于平静与自然。这大概
片片新绿 建设生态商丘——市领导王保存陶明伦张文深高
作者:李艾凌  来源:商丘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片片新绿 建设生态商丘——市领导王保存陶明伦张文深高
《郑和西洋》:“三个男人一台戏” --唐国强演明成祖 罗
作者:晓国  来源:牡丹晚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综合消息 为纪念郑和西洋600周年特别拍摄的电视连续剧《郑和西洋》正在央视八套黄金时段播出,一股“明史”热潮亦随之被掀起。该剧讲述了历史上著名的航海家郑和曲折而辉煌的一生,用史诗般
老年低张性睑内翻的手术治疗方法
作者:袁秀云 赵志慧 王占云  来源: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低张性睑内翻  低张性睑内翻  老年性  老年性  手术  手术 
描述:治疗,可有效矫正内翻,改善容貌,又能避免睑外翻。。
回归根柢辟开新路——向志柱《胡文焕〈胡氏粹编〉研究》
作者:任美衡  来源: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著者  诙谐文  学术研究  文学史  古代小说  文学研究  研究者  新探讨  学术创新  牡丹亭 
描述:在经过近三年艰苦的写作及修订之后,向志柱推出了他的首部学术专著--<胡文焕〈胡氏粹编〉研究>(中华书局2008年第一版).
生死可越,有何不可越 坂东玉三郎主演的中日版昆剧《牡丹
作者:方军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昆剧  中日  生死  主演  中国北京  杜丽娘  歌舞伎 
描述:中日版昆剧《牡丹亭》继在日本京都,中国北京、苏州等地公演后,于今年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首次在沪亮相。被誉为日本梅兰芳的歌舞伎大师坂东玉三郎出演杜丽娘。有人曾问,若有一天,杜丽娘由一个外国人来演,那将会是怎样的情形?
郑司农注《周礼》所用“读为”术语考辨:兼段玉裁对“读为”
作者:楊天宇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郑司农  《周官解诂》  "  读为"  段玉裁的界定 
描述:并非都是用以解释通假字的,情况十分复杂,真正用以解释通假字的,仅42例,只占全部字例的35%,此外还有多种情况。这说明在郑司农那个时代,训诂术语的创制和运用还很不规范,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同时也说明,段玉裁对汉代训诂术语的界定,带有很大的主观性、片面性,并不完全符合汉代训诂学的实际,因此不可盲目信从。
一部大学素质教育的力作 ――――――朱民锋《大学生素质教
作者:暂无 来源: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把他们培养成“顶天立地有本事”的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和国家赋予高校的使命。正是对这一崇高使命的回应,朱民锋同志在对大学生教育长期探索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