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乡土文学理论述评
-
作者:沈涌 来源:韶关大学韶关师专学报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乡土文学观 乡土文学创作 刘绍棠 文学理论 文学作品 创作实践 鲁迅 三十年代 八十年代 社会生活
-
描述:以说古已有之,但乡土文学这一概念的提出,却应该说是“五四”以后的事。在这个
-
周木斋论
-
作者:殷仪 黄乐琴 来源: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鲁迅 中国人民 三十年代 杂文 新文化运动 民族斗争 封建文化 文学 曾巩 林语堂
-
描述:阶级知识分子成长的历程。但是这样一个在现代文学史上产生过影响的进步作家,因夭折过早,加之与鲁迅有过笔墨交锋,而长期湮没无闻,甚至蒙受不公正的评价。现在科学地、全面地分析周木斋的思想发展及其创作道路
-
周作人与《四世同堂》
-
作者:楚庄 来源:民主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作人 五四新文化运动 刘绍棠 卖国求荣 世界文化 文学大师 鲁迅 汉奸 文学革命 汪精卫
-
描述:棠的义愤,是代表了包括我在内的相当一部分中国人的。周作人是个什么人?周作人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是积极份子,参加《新青年》的编撰,参加发起“文
-
“忍”与“韧”
-
作者:舒展 来源:社科信息文荟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鲁迅 骄躁 韧战 要义 戒贪 王安石 书肆 阴谋家 伪君子 斗争策略
-
描述:而且认为应该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安于贫贱,甘当奴才,修炼成一个十全十美的伪君子或阴谋家。
-
关于“乡土文学”的有无之争
-
作者:李玉昆 来源: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乡土文学作品 “乡土文学” 孙犁 鲁迅 北京文学 刘绍棠 小说 生活风貌 许钦文 小市镇
-
描述:关于“乡土文学”的有无之争
-
《思旧赋》与《为了忘却的记念》
-
作者:卢传福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鲁迅 司马氏 魏晋时期 掌握政权 文学家 哲学家 结尾 钟会 礼俗 周礼
-
描述:鲁迅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结尾谈到了向子期的《思旧赋》。向子期是魏晋时期的哲学家、文学家,他的《思旧赋》是为悼念好友嵇康和吕安因“吕安事”被杀害而写的。原来,嵇康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
-
网罗遗文的事业和学问:辑佚工作与辑佚学
-
作者:胡道静 来源: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辑佚学 王安石 文献学 图书馆 马克思 佚文 工作 学问 鲁迅 永乐大典
-
描述:的品类和种数。未完的工作今天仍大有可为。
-
“玄怪录”里的象棋
-
作者:李浭 来源:体育文化导刊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周武帝 牛僧孺 《玄怪录》 象棋 《中国小说史略》 胡应麟 围棋 鲁迅 将军 古墓
-
描述:宰相牛僧孺所著。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第十篇中说:“造传奇之文,会萃为一集者,在唐代多有,
-
创作谨严 古今典范
-
作者:邓啸林 来源: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天才 杜甫 鲁迅 王安石 典范 杜诗 白居易 创作态度 自然人 结果
-
描述:者惟其甫也。”以诗人论诗人更见杜诗之高妙。杜甫是个天才而又勤学苦练的诗人。他由于“读书破万卷”于是才“下笔如有神”,才臻于“诗兴不无神”的境界。他的诗歌皆是他反复吟咏,精心琢磨的结果:“赋诗新句稳,不觉自长吟。”(《长吟》)
-
漫话对联
-
作者:黄长泉 李鲜林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对联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青年学生 古诗词 五言 七言 文学形式 王安石 鲁迅 写作
-
描述:后写作对联、填词作诗打基础。今天的青年学生不必写古诗词,但对联还是经常要写,即使从欣赏名联佳作角度出发,也有必要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一、对联的来源对联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形式。先秦著作中,对偶句多,如《尚书》“谦得益,满招损”,《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