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48)
报纸(22)
学位论文(2)
图书(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56)
地方文献 (17)
按年份分组
2013(6)
2012(11)
2009(19)
2007(13)
2006(7)
1999(1)
1997(3)
1996(6)
1994(4)
1992(3)
按来源分组
中学语文(6)
陕西人民出版社(1)
浦东开发(1)
国际广播(1)
福建文学(1)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1)
初中生·二年级(1)
湖北招生考试(1)
诗刊(1)
学生阅读世界(1)
2011年中考古诗文阅读训练
作者:暂无 来源: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阅读训练  古诗文  中考  注释  出题  表达作用  枫叶  特点  拟声词  王安石 
描述:江陵愁望有寄(唐)鱼玄机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3.诗歌首句以"千""万"这些数字来写枫叶,有什么表达作用?4.后两句诗以流水作比喻,表现了什么?
《赤壁赋》和《游褒禅山记》比较阅读
作者:金雅萍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褒禅山  王安石  赤壁  苏轼  游记文学  山川风物  议论文  叙议结合  描写  文章 
描述:苏轼的《赤壁赋》和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可视为富有理趣的游记文学的代表作。这两篇文章不同于一般的游记,描写重点不在山川风物上,而是借题发挥,因事说理;又不同于一般议论文的写法,而是通过具体记叙来阐发道理。所以两文都是从眼前环境中取材,叙议结合;但在具
曾巩《邪正辨》阅读训练
作者:王朝辉  来源:读写月报:高中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邪正辨》  中学  语文教学  教学方法  阅读训练 
描述:乌知正者之为正.邪者之为邪欤?曰:考其实焉尔。言者曰:“某正人也。”必考焉.其言与行果正也.犹日无乃其迹然欤?必也本其情。情果正也.斯正人也。邪人亦然。必本其情者为之.迹未可以必信也。
见仁见智 各抒己见——三首同题“咏史诗”比较阅读
作者:傅望华  来源:写作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咏史诗  项羽  乌江  比较阅读  江东  王安石  女词人  杜牧  李清照  作者 
描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确实如此,同一事件,同一现象,作者所选取的角度不同,或是所处的时代不同,或是写作的目的不一样,或是其处境不一样……结果写出来的作品也就立意迥然不同。
周鸣之:做独立阅读的一代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经济信息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周鸣之:做独立阅读的一代
例谈古典诗词教学拓展阅读
作者:汤水香  来源:新课程(小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典诗词  王安石  泊船瓜洲  拓展阅读 
描述:教学时,对于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等古典诗词的拓展阅读,应该从立足文本,拓展语文基础知识;以点带面,拓展古诗品鉴技巧;读写结合,积累古诗名言佳句等诸多方面入手。
来函照登
作者:暂无 来源:外国语言文学研究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研究  比较研究  译文  翻译  牡丹亭  创刊号  编辑部  打字员  阅读  稿酬 
描述: glares the flowery maiden’s eye;本是"汪译",而Her a bursting bud,a quivering
薛宝钗留下的启示
作者:盛清波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薛宝钗  林黛玉  牡丹亭  大观园  注意选择  启示  批评  嫉妒  阅读  禁书 
描述:黛玉脱口说出《牡丹亭》中一句唱词。在当时,《牡丹亭》在禁书之列,阅读是犯忌讳的。宝钗觉察后,暗记在心,事后单独找黛玉进行了一番推心置腹的谈话,致使黛玉大为感动,竟改变对宝钗“心里藏奸”的看法。
《增广贤文》(一)
作者:暂无 来源:阅读与作文(小学低年级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增广  万历年间  牡丹亭  评析  明代  戏曲  做人  知心朋友  注解  阅读 
描述:我们的知识、明白做人的道理,增厚写作基础,一定会获益不浅。请小读者跟着我们一起阅读《增广贤文》。——编者
一波三折、跌宕多姿的《榆钱饭》
作者:周后干 张建华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武汉)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榆钱  散文写作  引导学生  不同时期  刘绍棠  基本问题  观察力  作者  线索  阅读 
描述:发表在1983年第四期的《时代的报告》上。作者以锐敏的观察力,反映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