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记纂渊海〉所引的〈唐职员令〉逸文》补证——兼晏殊《类
作者:唐雯  来源:中国典籍与文化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职员令  类要  记纂渊海  通典  唐代官制 
描述:文章指出日本中村裕一《<记纂渊海>所引的<唐职员令>逸文》中所辑《唐职员令》的更早源头, 并以晏殊《类要》为基础辑得四十三条《唐职员令》文字,并进一步指出《职员令》与《通典》之关系。
北宋熙寧年間政府機構改革
作者:李國强  来源:中华文史论丛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  王安石  機構改革  中書 
描述:北宋熙寧二年(1069)王安石執政,在注重理財的同時,對中央及地方政府機構多有改革。中書的改造,主要通過設立編修中書條例司和中書檢正官。地方的改革,重點在察訪司的設置,通過檢正官一總於中書。改革後,機構緊湊,效率提高。
评弹大家张如君 刘韵若伉俪:兼《评弹艺人谈艺录》
作者:朱明尧 朱静贤  来源:苏州杂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谈艺录  评弹艺术  艺人  内容丰富  演出  陈云同志  周总理  上海市  出版社  艺术家 
描述:,如君先生相告他俩将要出版一本《谈艺录》。甲
峨眉山禅宗传播
作者:魏如松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峨眉山  禅宗  传播  临济宗  曹洞宗 
描述: 第一部分概述峨眉山成为“西南名山”的历史背景,以及随后成为佛教名山的形成原因。首先,悠久的文明历史,清幽的外界环境,给道教在峨眉山的传播提供了理想条件;其次,佛教传入四川,继而涌向峨眉,佛教思想的包容性以及历代封建帝王不同的宗教政策,导致峨眉山佛教日渐兴隆,道教漫漫衰微。 第二部分阐释唐朝禅宗传入峨眉山后,禅宗不断繁荣、壮大的情况。首先,唐朝的世局,让禅宗抛掉了文化上的物质负累,禅宗逐步成为了中国佛教的主流;其次,唐朝末年,中原板荡,大量的禅师来到蜀地避难,随后禅宗在峨眉山大盛。众多颇具造诣的禅师驻锡峨眉,使得唐末四川成为了中国佛教活动的中心之一;第三,在入驻峨眉的众多禅师中,其嗣法承袭以临济宗居多,曹洞宗次之。 第三部分着重叙述峨眉山禅宗隆盛的境况。首先,对宋、元、明、清时代背景有一个...
麻姑
作者:曹红亮  来源:宗教学研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麻姑  麻姑山  神仙传  列异传  葛洪 
描述:麻姑是道教著名的女仙,现可考的关于麻姑的最早记载见于《列异传》蔡经条,而麻姑形象的确立是在葛洪的《神仙传》中,后代关于麻姑的记载多源于《神仙传》。麻姑原型应当是远古流传于中国东方或南方的一个女仙。麻姑与南城麻姑山关系的确立是在唐玄宗时期。此后,麻姑山及其传说才开始名扬天下。
雪峰寺玉佛
作者:潘亮  来源:政协天地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雪峰山  玉佛  佛教协会  曹洞宗  福州鼓山  副秘书长  光绪年间  相关资料  禅师  住持 
描述:子,生于清道光丁未年10月,世业农工,曾作窑师。达本22岁投福清黄蘖山香城寺,24岁在福州鼓山受戒于净空和尚。此后,云游四大名山,远游印度,苦修禅宗达十余载,为曹洞宗45代传人。清光绪13
范文若生平及剧作
作者:王国军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范文若  《梦花酣》  音乐体制  文学体制  《牡丹亭》  戏曲创作 
描述:范文若生平及剧作
《牡丹亭》“十二花神”
作者:姚小鸥 李阳  来源:文化遗产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十二花神  十二花神  花神信仰  花神信仰  扎扮规制  扎扮规制 
描述:制。
《牡丹亭》蓝本问题
作者:向志柱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牡丹亭》蓝本问题
道支线
作者:冯汉镛  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华阳国志》  《三国志注》  云南  诸葛亮南征  北道  《太平寰宇记》  《华阳国志校补图注》  《方舆胜览》  马湖  路线 
描述:道支线冯汉镛小引自秦常安页“略通五尺道”后,四川宜宾就粗具成为西南一条国际通道的规模。其后张骞在西域见到的“蜀布”,有可能就是从这条路线辗转流出国门的。而“艹立句酱流味于番禺之乡”,又引起了唐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