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奠中先生的课堂教学
-
作者:刘毓庆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山西大学 中国文学史 王安石 中文系 李白与杜甫 李白诗 主要矛盾 孔雀东南飞 大学生 关汉卿
-
描述:因为人的理想永远
-
《元日》中“屠苏”为何物
-
作者:赵乐娟 来源:新语文学习(教师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注本 义项 爆竹 风送 房屋 辞海 恰当 富国强兵 创作意图
-
描述:王安石《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不少注本都说"屠苏"指美酒,但笔者认为"屠苏"解作"茅屋"更为恰当。查《辞海》可知,"屠苏"有三个义项:一为酒名,二为草名,三为房屋、草庵。《元日》诗作
-
《牡丹亭》中说澳门
-
作者:王充闾 来源:解放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王充闾
汤显祖游览了澳门
年轻时赏读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的《牡丹亭》(《还魂记》),看到第二十一出《谒遇》处,僧人唱道:“一领破袈裟,香山辡里巴。多生多宝多菩萨,多多照证光光乍。”接着道白:“小僧广州府香山辡多宝寺一个住持。”觉得“香山辡里巴”五个字有些费解。后来,看了徐朔方、杨笑梅先生的《牡丹
-
《牡丹亭》中的鬼神文化
-
作者:郑志新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鬼神文化 鬼神文化 死而复生 死而复生 人鬼之恋 人鬼之恋 宗法礼教 宗法礼教
-
描述:我国的文学作品中含有鬼神文化,而且在有些作品中鬼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说明《牡丹亭》中存在的鬼神与我国的鬼神文化是一脉相承的,还简要分析了杜丽娘的鬼魂在戏曲情节中所起的作用。
-
《牡丹亭》中的春意象
-
作者:杨秋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春 春 杜丽娘 杜丽娘 惊梦 惊梦 寻梦 寻梦
-
描述:《牡丹亭》是我国明代著名的曲作品之一,历代文人都对它做了各个方面的研究。但是在《惊梦》和《寻梦》中出现了大量有关春景的描写。从对春景描写的运用中可以看出作者运用了借景抒情这一写作手法,来表达主人公
-
《牡丹亭》中的身体叙事
-
作者:管允 来源:青春岁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身体 身体 灵魂 灵魂 肉体 肉体 情爱 情爱 情至 情至
-
描述:作品更加饱满、美好。
-
牡丹亭中春犹在
-
作者:刘瑞兰 来源:北京青年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就要上演第600场,自2007年首演至今,一部驻场昆曲能面向4万多名观众,也是戏曲界一个不小的成就。
-
中芭《牡丹亭》惊艳墨尔本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文化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蒋山
3月15日,中央芭蕾舞团可谓双喜临门:中芭回到两年多前成功演绎《大红灯笼高高挂》的福地——澳大利亚墨尔本艺术中心,成功首演了原创芭蕾舞剧《牡丹亭》,这是由中澳两国政府共同举办的澳大利亚
-
《牡丹亭》中“陌生化”效果之探究
-
作者:白卓让 来源:作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陌生化 俄国形式主义
-
描述:《牡丹亭》是中国戏曲史上的传奇巨作,塑造了杜丽娘这一热爱青春、追求自由的经典女性形象,其中人性解放和女性觉醒思想在其创作时代具有极大的进步意义。剧作在创作语言、人物形象和情节设置三个方面都体现出"陌生化"的现象,折射出作者高超的艺术创作技巧。
-
《牡丹亭》中人物的精神分析解读
-
作者:张嘉欐 来源: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 《牡丹亭》 《牡丹亭》 人物 人物
-
描述:文章将《牡丹亭》分作上下本,以精神分析学理对杜丽娘和作家进行心理研究,解读分析杜丽娘的本我、超我、自我及对剧情的影响,提出了本我戏与自我戏的见解,也认为作家主情论与士不遇的创作心理分别影响了上下本的剧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