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孟称舜“传情”理论及其戏曲创作
作者:彭茵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孟称舜  《娇红记》  汤显祖  王娇娘  《牡丹亭》  戏曲理论  戏曲创作  《西厢记》  汤沈之争  女主人公 
描述:一孟称舜(约1600—1661年以后),字子若、子适,号卧云子、花屿仙史,浙江会稽人,是明天启、崇祯年间重要的戏曲作家和戏曲理论家。今存其杂剧五种:《桃花人面》(又名《桃源三访》)、《花前一笑》、《眼儿媚》、《残唐再创》(又名《英雄成败》)、《死里逃...
浅谈晏几道词对梦的描写
作者:房日晰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词  描写  三国演义  潜意识  小山词  古代文学作品  汉代哲学  汤显祖  红楼梦  心理状态 
描述:作品
明代反理学思潮与小说戏曲的兴盛
作者:许总  来源:人文杂志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反理学思潮  《金瓶梅》  《三国演义》  汤显祖  《西游记》  神魔小说  戏曲  《牡丹亭》  长篇小说  袁宏道 
描述:明代反理学思潮与小说戏曲的兴盛
圆四百年之昆曲梦──浙江京昆艺术剧院访澳演出侧记
作者:晓霖  来源:戏文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澳门半岛  《游园惊梦》  浙江  剧院  汤显祖  京剧表演艺术  《牡丹亭》  昆剧折子戏  观众 
描述:圆四百年之昆曲梦──浙江京昆艺术剧院访澳演出侧记
论《牡丹亭》的民俗文化底蕴
作者:翁敏华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民俗文化  汤显祖  柳梦梅  杜丽娘  民俗学  民间文艺  艺术思维  民俗心理  野性思维 
描述:今,可以屈伸长短、生灭如意,如意则可以无所不如。”(《序丘毛伯稿》)这段话语若用在对他自己《牡丹亭》创作的总结上,更是恰如其分!汤显祖,正是这样的一位“奇士”。
试论晚明戏剧的审美超越
作者:刘宗保  来源: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审美精神  审美超越  戏剧艺术  主体意识  市民阶级  社会困境  市民阶层  审美观念 
描述:就是现代型社会困境的产物;是现代型社会的人在面临困境时对审美精神的发掘和整理。由此推导出去,审美精神无疑是人类一种与生俱来的精神。它以其对人的生存
如何理解文学艺术家在创作中的奇异行为
作者:林清峰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艺术创作  巴尔扎克  艺术家  作家  汤显祖  理解  艺术史  牡丹亭  奇异行为  文学艺术 
描述:掀开文学艺术史,我们会发现古今中外一些著名的作家、艺术家,在创作时往往出现了一些令人感到奇异的行动。如名剧《牡丹亭》的作者汤显祖在创作该剧时,“运思独苦,一日,忽然失踪,遍索之,乃卧庭中薪上,掩袂
历史名人与澳门
作者:暂无 来源:协商论坛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澳门  文天祥  汤显祖  张弘范  南宋  伶仃洋  身世浮沉  魏源  戏曲家  海国图志 
描述:遭逢起一经,干戈廖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数百年来,文天祥这一千古绝唱,深深地扎根在澳门同胞的心中。汤显祖
黄粱梦破
作者:刘坤赤  来源:世纪行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粱梦  枕中记  邯郸  开元年间  河北省  旅店  公安人员  讨价还价  汤显祖  不二价 
描述:吕翁安抚之,授以青瓷枕。卢生倚枕入梦,于梦中娶娇妻、登金榜、凿河渠、立战功、任宰相、封国公、封妻荫子、光宗耀祖,遍历富贵之事,寿至八十岁而终。梦醒,见旅店依旧,吕翁在旁,入睡前店主刚下锅的黄粱(小米)尚未蒸熟,卢生怅然似有所悟:"夫宠辱之道,穷达之运,得丧之理,死生之情,尽知之矣。"
澳门遥想
作者:朱秋德  来源:兵团建设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澳门  汤显祖  专业关系  土地  窗口  东方  南京  江西  熟悉  蒙特卡罗 
描述:之称。更由于所学专业关系,另有会心之处。记得20年前在岳麓山下的一所大学里初读《牡丹亭》,诧异生于江西临川,仕于南京的汤显祖何时到过澳门,竟在剧本中多次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