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教育应是现代体育课的主流
-
作者:张飘毅 来源: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体育教育 创新教育 特征 关系
-
描述: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
-
学生应是高中政治课的主人
-
作者:刘怡静 来源:科教新时代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生 主人 政治 高中
-
描述:孔子是最早主张学习要敢问善问之士,正是“不耻下问”使其名垂千古。可见让学生提问是何等重要。
-
“由民做主”应是执政之变
-
作者:巴山泥 来源:法治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省委副书记 执政 党员领导干部 读书学习 纪委书记 中心组 广东 务虚
-
描述:日前,广东省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朱明国在广东省委理论中心组读书学习务虚会上强调。党员领导干部要转变观念,变“为民做主”为“由民做主”。
-
应是“盆满钵满”
-
作者:王德彰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垄断优势 垄断优势 有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行业工资 行业工资 都市报 都市报 行业职工 行业职工 赢利能力 赢利能力 器具 器具 芳香气味 芳香气味 尚用 尚用 公示 公示
-
描述:2010年11月22日《燕赵都市报》第2版《"公示垄断行业工资"基本上是白公布》一文中,在讲到垄断行业职工之所以收入高是因为行政垄断优势而非能力强
-
音乐课不应是理论的堆砌
-
作者:李赛 来源:黑河教育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音乐课 学生 优质课 音乐教学 理论 堆砌 音乐欣赏 新课改 交响乐 动画片
-
描述:始了万里讲解的第一步。先从木管讲起,一直到铜管、弦乐、打击乐组,反复使用图片,强行让学生记忆。接下来就开始了概念性的叙述——什么是管弦乐队?大屏幕上打出来,生毫无感情色彩地读一遍,然后把学生分成4组——弦乐组、木管组、铜管组、打击乐组,之后再来抢答,抢答后还有“可爱”的笑脸发。欣赏《卡门序曲》时,先从序曲的概念讲起,把诸如速度、力度、音区、情绪、表现内容等程式化地写出来,生做选择题。选择题做完,又让不懂指挥为何含义的学生起立指挥,甚至节奏都错了。显然,这样的结果可想而知,不仅大大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给了学生一个错误的信息,以为随便比划一下就是指挥。 笔者认为,一节用于评比的优质课,或是平时的随堂课,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分清上课的对象。八年级的学生,审美还处于一个浑沌的阶段,伴随着他们的是常换常新的流行音乐。
-
企业家不应是企业的代言人
-
作者:余丹丹 来源:销售与管理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企业家形象 代言人 形象调查 企业形象 民营企业家 权威机构
-
描述:言人”了,尤其对于白手起家的民营企业家而言这种现象更是常见。 现象是常见,但其背后蛰伏的危机却并不为人所常见,尤其在这样一个越来越透明化的时代,企业家不仅要重视企业形象的管理,同时还必须重视自身形象的建设——实际上企业家形象往往就是一个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家形象虽与企业形象密不可分,但却是一把双刃剑,良好的企业家形象能够有力地促进企业形象的提升、构建企业竞争力;但企业家形象一旦形象受损也会极大反噬企业的形象,造成企业声誉、经营的双重压力。 企业家的形象多半是通过公众场合的言论行逐步构建的,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因此而“祸从口出”的案例也并不少见。从一向崇尚健康、公益的王石称“慈善不能成为企业负担”,到 “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心”的牛根生却被卷入三聚氰胺事件,在某种层面上他们都被一层虚幻的道德泡沫所包围。
-
“家委会”不应是“无根树”
-
作者:贾宪章 来源:中国基础教育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小学管理 科学民主决策 家长委员会 出现频率 学生家长 办学行为 学校 评价
-
描述:中只是一棵彻头彻尾的“无根树”。
-
调控理应是国家战略
-
作者:董声俊 来源:城市开发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房地产市场 国家战略 产业结构调整 调控政策 开发商 金融危机 市场现状 消费能力 发展理念 制造业
-
描述:限购令究竟是走一步看一步,根据市场变化而不断调整对市场管控措施和管控力度的策略之举,还是国家为确保实现其长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所采取的有针对性的实施步骤?这些问题是我们在论及调控政策时无法回避的内容。
-
课堂学习应是课前预习的延续
-
作者:赵功文 张国安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课堂学习应是课前预习的延续
-
刘宝林: “中心城市”应是创业者的乐土
-
作者:马秀莲 来源:商情·鄂商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健康以外的产业,“如果时光倒退十年,我会选择开办医院。” 上世纪70年代,他是应城天鹅镇的赤脚医生;伴随改革开放的浪潮,他自立门户开办诊所;最初下海经商,选择医药批发。直到现在被冠以“中国医药民营企业大佬”的称谓,脱离了医生的角色,健康却是一直不曾被剥离的理想。 Q&A Q:从个体的角度来讲,您的“幸福”标准是什么? A:从事一项关乎人类健康的事业,并将这项事业与人生理想结合起来,这让人感到很幸福。 Q:您对现状满意吗?有没有什么不安?最大的担忧是什么? A:我对现状感到满意。但对医改的发展方向感到不安。最大的担忧是医疗机构的潜规则导致的过度用药和滥用药给民众造成的危害会愈演愈烈。 Q:与您到过的其它城市相比,您最喜欢武汉的什么特质,不喜欢的呢? A:我喜欢武汉南北交汇的多元文化,九省通衢的快捷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