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晚清书家的追求:以康有为、李瑞清为
作者:包礼祥 朱飞  来源:文艺争鸣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瑞清  康有为  书法理论  书法家  阳刚之美  赵之谦  八大山人  晚清  近代思想   
描述:康有为(1858—1927)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人,近代思想家、文艺家。是晚清著名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康有为幼读诗书,随祖父习书,遍临历代名帖,于《石门铭》和《爨龙颜》用功尤深,同时参以《经石峪》和云峰山
词的音乐性教学小议:以二晏词为
作者:唐红卫 阳海燕  来源:新余高专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晏几道    音乐性 
描述:作为音乐行家、词坛高手,晏殊、晏几道父子十分注意词与音乐的结合,在词牌的承用创新和具体声韵的选择安排两个方面力求妥帖恰当,从而使其词颇具可歌性。
“民间救援队获批”不应是孤
作者:郭宇宽  来源:中国消防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救援队  民间  玉树地震 
描述:刚看到一个好消息,北京市民政局正式批准蓝天救援队成为民办非企业。这支曾参与玉树地震等灾难救援的民间救援队.终于告别了尴尬的身份,成为国内第一个以救援队命名,在官方注册的公益组织。
异写字也应是异体字:以汉魏六朝碑刻文字为
作者:毛远明  来源:中国文字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异体字  异写字  异构字  碑刻 
描述:写字排斥在异体字之外.这样有利于对汉字符号体系的深入理解,有利于汉字、汉字发展史的研究.
脚色制的基本意义及其现代转换:以昆剧青春版《牡丹亭》为
作者:侍静睿  来源:长治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脚色制  脚色制  中国戏剧  中国戏剧  昆剧  昆剧  牡丹亭  牡丹亭 
描述:剧结构体制--脚色制发挥的巨大作用。
“昆剧传统”在当代的意义:以《牡丹亭》“重构本”为的探讨
作者:陈芳  来源:戏剧学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剧  昆剧  当代戏曲  当代戏曲  牡丹亭  牡丹亭  折子  折子  全本戏  全本戏 
描述:建立在對折子核心精義的認識上。本文即以《牡丹亭》為,嘗試從宏觀與微觀的角度來盱衡全局,思考如何在當代重構一部兼具思想內蘊與藝術價值的全本戲。
论戏曲意象的多重审美功能:以《牡丹亭》中“柳”意象为
作者:陈小凤  来源: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  戏曲  牡丹亭  牡丹亭  柳意象  柳意象  审美功能  审美功能 
描述:戏曲秉承我国传统文艺美学的精神,重视意象创造,具有独特的美学神韵。汤显祖在《牡丹亭》中,创造了以牡丹亭为主体的意象系列,本文将对作品中柳意象分析的基础上,对其与人物形象塑造及剧情建构的独特作用进行论述,并探讨其对舞台效果营造的特殊功能。
翻译·文化·美感:以英译《牡丹亭》诸版本为
作者:周韵  来源: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翻译  翻译  文化  文化  美感  美感  “三美”原则  “三美”原则 
描述: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学者西里尔.伯奇、中国学者张光前和汪榕培曾先后将明代汤显祖的著名传奇剧本《牡丹亭》译介到西方世界,功德无量。以许渊冲先生译诗"三美"(意美、音美和形美)原则衡量。三位《牡丹亭》译者权衡利弊,创造出风格各异的三个译本,使西方世界感受到400年前中国的精致生活。
对老子之“礼”、周公之“礼”和孔子之“礼”关系的再认识
作者:许彦龙  来源: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老子  孔子  周礼  道德  仁义 
描述:定并非指向同一层面,但内在的精神具有一致性;二者都对周礼进行了批判性改造。
古代都邑赋的城市文化观念
作者:涂敏华  来源: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都邑赋  城市文化  天人合一  周礼  周易 
描述:“大壮”之美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