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主题、手法和观众
作者:潘井亚  来源:新语文学习(中学教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观众  手法  整体感知  王英琦  公开课  社戏  课文  预习 
描述:周三的公开课上的是王英琦的《看社戏》,第一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意在用问题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2月主题:高尚
作者:暂无 来源:中文自修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道德败坏  狄德罗  契诃夫  北宋  云遮  趣味  名言  相关  堕落 
描述:【相关名言】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北宋]王安石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法]狄德罗能够使我飘浮于人生的泥沼中而不致陷污的,是我的信心。——[俄]契诃夫
笑从双脸生——谈晏殊《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作者:史华娜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晏殊  《破阵子》  词赏析  主题  妇女形象  意境 
描述: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伤仲永》之我见
作者:何良玉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伤仲永》  王安石  初中  语文  第二册  主题 
描述:王安石写的《伤仲永》现编在初中语文第二册上。这篇文章意在劝告人们后天努力学习,主旨很好,不过把文章中有的语句放到社会生活中,放到整篇文章中去思考,我个人认为值得探究。如“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者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现在笔者谈谈几点想法:
毛泽东自评《回韶山》
作者:暂无 来源:语文学习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毛泽东  韶山  胡乔木  庐山  七律  主题  黄鹤 
描述:毛泽东致胡乔木信中说,庐山韶山两首七律"主题虽好,诗意无多,只有几句较好一些的,例如‘云横九派浮黄鹤’之类"。
火花:西方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碰撞与联系
作者:李征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绘画史  研究  西方国家  建筑史  研究  西方国家  音乐史  研究  西方国家 
描述:火花:西方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碰撞与联系
中国音乐文学史
作者:朱谦之  来源:上海人民出版社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音乐史  研究  中国  文学史  研究  中国  I209 
描述:中国音乐文学史
扩张性财政政策的长期效应
作者:王志伟 湛志伟 毛晖  来源: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  研究  研究  中国  中国 
描述:扩张性财政政策的长期效应
中国与东亚音乐的历史研究
作者:赵维平  来源: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音乐史  研究  中国  音乐史  研究  东亚 
描述:本书是一本音乐理论著作。具有一定的市场效益,且此效益应该是长期的、持久的。同时,此书内容条理清晰,分类明确,可使读者基本的掌握中国与东亚音乐的历史研究,使他们更好的走进东方音乐史的理论殿堂。对促进中国及周围国家的关系、维护友谊有着一定的贡献,在精神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起的作用是巨大的。
《牡丹亭》“至情”主题的文化意义
作者:尧鑫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至情主题  至情主题  文化意义  文化意义 
描述:本文立足于戏曲《牡丹亭》的文本,力图阐释在其"至情"主题的表层之下所隐藏着的有关社会、人生以及哲学等方面的深刻内涵,以说明戏曲《牡丹亭》之所以能久传不衰的深层原因,阐明汤显祖所表达的"至情"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