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红绪与王安石的“不解之缘”
-
作者:陈一心 来源:人民政协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不解之缘 江西省抚州市 《雍正皇帝》 变法改革 北宋政治 春兰秋菊 中国封建社会 多产作家 使衰弱
-
描述:听说作家计红绪与九百 多年前的北宋宰相王安石结 下了“不解之缘”。究竟是 怎么回事?$$ 原来,计红绪研究了有 关王安石的大量资料,正在 赶写20集电视剧《王安石》 剧本。他全身心地投入创 作
-
王安石诗禅意三味论
-
作者:邵维加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诗 禅意三味 追慕禅宗 曲诉禅隐 俱味禅悦
-
描述:王安石的诗往往体现出一种禅的况味和追慕禅宗的本心。由于不凡的经历和秉性,王诗或以峭拔凌厉的议政表现“在欲行禅”的人生信条,或以隐喻曲笔表现其难言的归隐之心。晚年写下的流丽清新、洁美如画的归居小诗,才
-
论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及其教训
-
作者:陈深汉 来源: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政治改革 失败原因 教训
-
描述: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古代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 ,虽然最后失败了 ,但认真总结其教训 ,不仅关系到对王安石的评价问题 ,而且对当今的社会改革也能提供借鉴作用。文章试图从新的角度 ,对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
-
王安石以“人才”为中心的教育改革及启示
-
作者:吕朝龑 焦喜荣 来源: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育 改革 人才
-
描述:王安石以“人才”为中心的教育改革 ,其出发点是对冗、庸、懦、奸、奢、贪的宋代官吏的疾愤 ,其核心是重视教育以培养“通经致用之人才”的理念 ,其策略是对人才“教之、养之、取之、任之”之道的全方位思考
-
宋·王安石《慈溪县学记》
-
作者:暂无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宋·王安石《慈溪县学记》
-
唐宋八大家名篇注译之七·王安石散文
-
作者:朱光荣 来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图书
-
描述:唐宋八大家名篇注译之七·王安石散文
-
评陆佃对王安石新法的态度
-
作者:俞兆鹏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佃 王安石新法 《神宗实录》 元祐 绍圣党争
-
描述:结果,陆佃的愿望未能实现,他本人也被贬滚而死。这是一场历史悲剧,可作后人戒鉴。
-
南宋浙东学派对王安石变法的批判
-
作者:李华瑞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陈亮 叶适 浙东学派 王安石变法
-
描述:史学界一般认为,以陈亮、叶适、吕祖谦等人为代表的浙东学派,在经学思想上强调经世致用,讲求务实,在政治上主张积极改革时政,从事功的角度而言,他们与北宋的范仲淹、王安石很有相似之处。但实际上,陈亮、叶适
-
从心理学角度探讨王安石变法的成败
-
作者:姚红 来源: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理学 王安石变法 个性特征
-
描述: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 ,他主持的变法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宋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文章对王安石进行心理剖析 ,从他的人生经历和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来分析他的个性特征。从而阐明王安石变法之所以失败
-
儒学的主题转换与学理更新——从王安石说起
-
作者:杨柱才 来源: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道德 性情 性命 修身
-
描述:宋代新儒学在诸多领域实现了对传统儒学的主题转换和学理更新。在这一历史进程中,王安石立足儒学,融合儒道,创立了形上的道德论、人生性命论及修养论,在整体上推动了儒学的复兴与发展。王安石所建构的学术